司法潜见对定罪过程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白建军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无罪率; 司法潜见; 证据信息不对称; 实体性暗示; 法律服务市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如何看待无罪率,折射出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以32万刑事判决为样本,对其中的有罪判决与无罪判决进行量化比较,结果发现,无罪与有罪的司法决定不完全取决于案件基本事实是否符合实体定罪条件,它还与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某种司法潜见有关。司法潜见源于证据信息不对称、实体性暗示、控辩力量对比悬殊、控方对案件的初选等四类背景信息,使司法人员对案件是否有罪的最终结果早有心理准备和预期。司法潜见包括无罪潜见,也包括有罪潜见。由于司法潜见的存在,一些有罪判决是实体定罪条件与有罪潜见的综合产物,因而零无罪率是不可能的。司法潜见位于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二元分析框架的盲区,只有在坚持形式理性的过程中,自觉控制司法潜见的影响,才能实现对公民刑事法权利的平等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85+208 +208-209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改革研究 [J].
杨宇冠 ;
刘晓彤 .
比较法研究, 2011, (06) :86-95
[3]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证据学思考 [J].
赵旭光 .
证据科学, 2011, 19 (01) :76-84
[4]   论前见、法律事实与刑法解释 [J].
许发民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1, (01) :45-52
[5]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J].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10, (04) :49-69
[6]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10, (04) :27-48
[7]   刑事司法错误与司法惯性——试论惯性在司法中的消极作用 [J].
姜保忠 .
河北法学, 2010, 28 (08) :72-77
[8]   从中国犯罪率数据看罪因、罪行与刑罚的关系 [J].
白建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2) :144-159+223
[9]   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权衡 [J].
陈光中 ;
樊崇义 ;
卞建林 ;
杨振江 ;
万春 ;
汪建成 ;
陈卫东 ;
李贵方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8, 16 (06) :22-24
[10]   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化分析 [J].
朱景文 .
法学研究, 2008, 30 (05)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