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区海洋碳池变化性和脆弱性及其探测工程技术

被引:4
作者
陈立奇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3]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碳循环; 变化性和脆弱性; 南大洋; 西北冰洋; 探测工程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6 [海洋与大气的相互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南极考察和北极科学考察在南大洋和西北冰洋开展的连续围绕大气和表层海水pCO2及其相关参数观测和海气CO2通量评估,阐述南大洋和西北冰洋碳池的年际变化性,分析探讨其脆弱性,并展望了极区海洋碳池探测工程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海洋-大气二氧化碳通量的观测技术 [J].
陈立奇 ;
杨绪林 ;
张远辉 ;
李伟 ;
林奇 ;
林红梅 ;
许苏清 ;
詹建琼 .
海洋技术, 2008, 27 (04) :9-12
[2]  
Air-sea carbon fluxes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Prydz Bay in the Antarctic[J]. GAO Zhongyong1,2,CHEN Liqi 1,2,3,GAO Yuan1,4 1.Key Laboratory of Global Change and Marine Atmospheric Chemistry of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Xiamen 361005,China2.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Xiamen 361005,China3.Chinese Arctic and Antarctic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860,China4.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
[3]   利用卫星数据估算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展望 [J].
许苏清 ;
陈立奇 .
极地研究, 2007, (02) :151-157
[4]   极地系统科学考察——大科学系统工程管理探索 [J].
陈立奇 .
中国工程科学, 2004, (02) :1-7
[5]   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 [J].
陈立奇 ;
赵进平 ;
卞林根 ;
陈波 ;
陈敏 ;
高爱国 ;
高众勇 .
极地研究, 2003, (04) :283-302
[6]   白令海盆pCO2分布特征及其对北极碳汇的影响 [J].
陈立奇 ;
高众勇 ;
王伟强 ;
杨绪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8) :781-790
[7]   南北极海区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 [J].
高众勇 ;
陈立奇 ;
王伟强 .
地学前缘, 2002, (02) :263-269
[8]  
南极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研究[M]. 海洋出版社 , 陈立奇主编, 2004
[9]  
北极海洋环境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M]. 海洋出版社 , 陈立奇等编著, 2003
[10]  
东海海洋通量关键过程[M]. 海洋出版社 , 胡敦欣,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