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域下当代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向度与脉络解析

被引:55
作者
汪晓赞 [1 ,2 ]
尹志华 [1 ,2 ]
李有强 [3 ]
于莹莹 [4 ]
季浏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2] 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3] 上海体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4] 上海七宝明强小学
关键词
国际视域; 体育课程模式; 发展向度; 脉络解析;
D O I
10.16469/j.css.2014.11.004
中图分类号
G807.4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体育课程模式是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载体,中国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体育课程模式。本着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提出当代体育课程模式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原则,即基于国家的课程标准、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循环往复的改革创新、指向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勾勒出当代体育课程模式发展存在的三维向度,即针对个体身心兼修的微观向度、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中观向度和面向全社会健康促进的宏观向度。依据这些基本原则和发展向度,在重点分析个人和社会责任课程模式、体适能教育课程模式、运动教育课程模式、战术性游戏教学课程模式、冒险教育课程模式、动作教育课程模式、动力体育课程模式、合作学习课程模式等8种课程模式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注重实证研究基础、传播推广、融合借鉴等特点,提出其对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5+26 +2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美国“以课程为中心”的概念体育理论及其发展 [J].
丁海勇 ;
李有强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5 (06) :84-87+101
[2]   美国SPARK课程的教师培训 [J].
尹志华 ;
施家瑜 ;
汪晓赞 ;
季浏 .
体育学刊, 2010, 17 (06) :60-64
[3]   体育教师也需要“健康成长” [J].
尹志华 .
体育教学, 2009, 29 (12) :47-48
[4]   美国体育课程模式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启示 [J].
刘海元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1) :106-109+131
[5]   1993-2006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小学体育科研状况的研究 [J].
周万征 ;
仇志刚 ;
赵飞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11) :93-94
[6]   中美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J].
张兆斌 ;
窦晓宁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5) :86-88
[7]   中外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及中国体育教学模式建构的缺失 [J].
石岩 ;
雷爱丽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5) :95-98
[8]   试论运动教育模式的历史渊源 [J].
高航 ;
吴铁桥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1) :36-38
[9]   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检视课程思潮的一种视角 [J].
钟启泉 .
教育研究, 2004, (11) :20-26
[10]   学校体育实证主义方法论置疑 [J].
杨刚山 ;
马晶 .
体育与科学, 2004, (03)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