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定义与《物权编》

被引:18
作者
孟勤国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物的定义; 有体物; 无体物; 物权编;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9.03.001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物的定义是建构规范和科学的《物权编》必不可少的要素,《物权编》应当明确物的定义,修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和《民法总则》的关系,引导学理研究与立法的良性互动。物的定义取决于《物权法》的定位,《物权法》是财产基本法,这一定位体现了时代性,也应是《物权编》的定位。将物定义为有体物是《德国民法典》时代的产物,不能适应现代中国的现实需要,《物权编》的物应是具有可支配性的财产,包括有体物和无体物。理解无体物不应停留于盖尤斯的本意,应依据无体物的学理定义扩大无体物的外延,用以容纳和反映现代社会的货币价值形态的财产。为此,建议《物权编》在一般规定中增设一条两款:"物是能为民事主体直接支配的有体物或无体物。无体物是具有一定货币价值的权利或利益,包括货币、资产、无形资产、数据信息、权利凭证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物权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物权法》第2条的法教义学解读 [J].
李永军 .
比较法研究, 2018, (02) :24-38
[2]   民法总则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含义及重要价值 [J].
杨立新 .
东方法学, 2017, (03) :64-72
[3]   民法分则物权编应当规定物权法定缓和原则 [J].
杨立新 .
清华法学, 2017, 11 (02) :14-27
[4]   物权法定缓和的可能性及其边界 [J].
张志坡 .
比较法研究, 2017, (01) :157-169
[5]   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定位的证立——一个后果论的进路 [J].
许可 .
政法论坛, 2016, 34 (05) :47-57
[6]   物权法定与意思自治——解读我国《物权法》的两把钥匙 [J].
申卫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 19 (05) :134-143
[7]   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 [J].
孙宪忠 .
清华法学, 2012, 6 (06) :46-60
[8]   虚拟财产权性质论 [J].
林旭霞 .
中国法学, 2009, (01) :88-98
[9]   物权法定主义及其当代命运 [J].
高圣平 .
社会科学研究, 2008, (03) :1-6
[10]   中国物权法的历史价值 [J].
孟勤国 .
法学, 2007, (09) :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