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定缓和的可能性及其边界

被引:40
作者
张志坡
机构
[1] 南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物权法定; 解释; 类型; 习惯法; 物权性权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物权法》第5条物权法定之"法"的字面含义为法律,而"法律"具有多义性,这为物权法定缓和提供了可能空间;体系解释、沿革解释、比较法解释支持缓和的物权法定,生活需要、交易习惯和类型视角的观察表明严格的物权法定具有不周延性。因此,物权法定可以并且应当作出相对宽松的解释。物权法定之"法"以涵盖行政法规,乃至司法解释为妥。物权法定之"法"不包括习惯法;但法院可根据习惯或者交易需要认定物权性权利,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司法解释加以规定,及时修法更佳。在肯认物权法定应当并可以作出宽松解释的背景下,应严守其缓和的界限,在认定物权性权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事实标准、形式标准、实质标准、必要性标准和排除性标准等五项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交付公示:一个幻象 [J].
聂卫锋 .
现代法学, 2014, 36 (04) :49-61
[2]   论立法的待续本质——从用法者角度看立法的本质 [J].
周赟 .
哲学研究, 2014, (06) :95-100
[3]   物债二分体系下的物权法定 [J].
张鹏 .
中国法学, 2013, (06) :67-78
[4]   我国墓地不动产权利的确立 [J].
宋刚 .
法学, 2013, (11) :74-81
[5]   登记公信力与占有保护——以英国《2002年土地登记法》为中心 [J].
陈永强 .
环球法律评论, 2012, 34 (03) :129-140
[6]   回归习惯法视野的典权制度与物权法定 [J].
眭鸿明 ;
解维克 ;
丁璐 .
理论月刊, 2010, (12) :112-114
[7]   物权法定原则之辨:一种兼顾财产正义的自由论视角 [J].
龙卫球 .
比较法研究, 2010, (06) :18-37
[9]   也论物权法定原则——兼评我国《物权法》第5条之规定 [J].
陈本寒 ;
陈英 .
法学评论, 2009, 27 (04) :32-37
[10]   我国《物权法》中物权法定原则之探究 [J].
张驰 ;
董东 .
法学, 2007, (10) :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