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区夏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

被引:26
作者
程渊 [1 ]
刘保双 [1 ]
毕晓辉 [1 ]
吴建会 [1 ]
董海燕 [2 ]
李立伟 [2 ]
肖致美 [2 ]
张裕芬 [1 ]
冯银厂 [1 ]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2]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PM2.5; 碳组分; 来源解析; PMF; 天津市区;
D O I
10.13671/j.hjkxxb.2018.0201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了明确天津市区环境受体PM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本研究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和8月(夏季)在天津市区设置6个采样点位同步采集PM2.5样品,采用热光反射法测定样品中各个碳组分(OC1OC4、EC1EC3和OP(裂解碳))的含量,并计算得到OC、EC、CharEC和Soot-EC,以定性识别大气颗粒物中碳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夏季PM2.5中OC平均浓度为(7.5±3.0)μg·m-3,占PM2.5的11.7%±4.1%;而冬季相比于夏季OC的浓度和占比均有增加,分别为(13.1±7.0)μg·m-3和13.9%±2.8%.夏季和冬季EC浓度分别为(4.0±1.8)μg·m-3、(4.3±2.4)μg·m-3,占PM2.5的6.1%±2.0%和4.6%±1.2%.OC与EC的相关性在夏季(r=0.83,p<0.01)和冬季(r=0.96,p<0.01)均显著,而冬季CharEC与OC(r=0.94,p<0.01)、EC(r=0.98,p<0.01)相关性明显高于夏季(OC:r=0.44,p<0.01;EC:r=0.45,p<0.01).PM2.5中OC/EC平均值在夏季和冬季分别为1.9和3.0,估算得到夏季SOC为(2.6±1.4)μg·m-3,占OC的33.5%±13.6%;冬季为(3.5±2.5)μg·m-3,占OC的26.6%±12.0%.夏季Char-EC/Soot-EC为6.5,高于冬季(4.9),并且空间差异性显著(t检验,p<0.05).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解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区大气PM2.5中碳组分主要有4类来源:燃煤及生物质排放混合源、柴油车、汽油车、道路尘,对夏季PM2.5中碳组分分担率分别为35.4%、16.4%、20.5%、14.4%;对冬季碳组分分担率分别为41.3%、15.5%、18.1%、16.3%.可见,燃煤和机动车是天津市区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394 / 340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菏泽市冬季大气PM和PM中碳组分来源解析 [J].
张家营 ;
刘保双 ;
毕晓辉 ;
吴建会 ;
冯银厂 ;
张裕芬 ;
张勤勋 .
环境科学研究, 2017, 30 (11) :1670-1679
[2]  
菏泽市PM_(2.5)碳组分季节变化特征.[J].刘泽珺;吴建会;张裕芬;梁丹妮;马咸;刘保双;冯银厂;张勤勋;.环境科学.2017, 12
[3]   鞍山市夏冬季PM中碳组分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J].
张伟 ;
姬亚芹 ;
李金 ;
孙洪峰 ;
李树立 ;
赵杰 ;
王士宝 ;
王伟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7, (05) :1657-1662
[4]   杭州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 [J].
李立伟 ;
戴启立 ;
毕晓辉 ;
郜计欣 ;
杨佳美 ;
洪盛茂 ;
冯银厂 .
环境科学研究, 2017, 30 (03) :340-348
[5]   北京城区夏季PM2.5中碳组分和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特征 [J].
安欣欣 ;
张大伟 ;
冯鹏 ;
富佳明 ;
景宽 ;
王琴 ;
魏强 ;
刘保献 .
环境化学, 2016, 35 (04) :713-720
[6]  
关中地区冬季PM_(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田鹏山;曹军骥;韩永明;张宁宁;张蓉;刘随心;.环境科学.2016, 02
[7]   天津大气PM2.5中碳组分特征和来源分析 [J].
史国良 ;
陈刚 ;
田瑛泽 ;
彭杏 ;
徐娇 ;
冯银厂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 38 (01) :1-7
[8]  
宁波市PM_(2.5)中碳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二次有机碳估算.[J].杜博涵;黄晓锋;何凌燕;胡敏;王川;任宇超;应红梅;周军;汪伟峰;许丹丹;.环境科学.2015, 09
[9]   万州城区夏季、冬季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特征 [J].
彭超 ;
翟崇治 ;
王欢博 ;
田密 ;
李红丽 ;
刘源 ;
付川 ;
张六一 ;
杨复沫 .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 (06) :1638-1644
[10]   上海市夏冬两季PM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J].
黄众思 ;
修光利 ;
朱梦雅 ;
陶俊 ;
郁建珍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04) :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