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北部长4+5~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对储层影响

被引:7
作者
刘玉梅 [1 ]
于兴河 [2 ]
李胜利 [2 ]
陈建阳 [1 ]
白振华 [1 ]
杜维伟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储层; 成岩作用; 长4+5~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麻黄山西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北部长4+5~长6油层组油气显示普遍,但试油水多油少。为搞清储层微观孔渗特征,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及化验资料综合分析,该储层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结构表现为小孔细喉型,孔隙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颗粒接触呈现线-凹凸接触。机械压实、压溶作用、钙质沉淀胶结及自生粘土矿物的沉淀造成储层原生孔隙减少;而泥质胶结物的溶蚀与成岩裂缝形成的次生孔缝,尤其顺千枚岩排列方向的溶缝成为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按照成岩阶段划分标准,长4+5~长6油层组大部分层段处于中成岩B期,较强的成岩作用是造成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结合油气充注时间,认为造成该区油层组含油性差的主要原因是油气充注的时间早于碳酸岩胶结物大量溶蚀的时间,从而部分溶蚀孔不含油。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423 +4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及其与储层质量的关系 [J].
司学强 ;
张金亮 ;
杨子成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6-11
[2]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长4+5段成岩作用研究 [J].
严鹏程 ;
刘林玉 ;
王震亮 ;
高潮 ;
查理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 (02) :195-198
[3]   库木库里盆地第三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研究 [J].
胡治华 ;
胡明毅 ;
刘满仓 ;
杨伟 ;
王辉 ;
王延齐 ;
宋海敬 ;
王书 ;
夏锦芬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 (02) :421-423+653
[4]   白豹地区延长组长3储层的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J].
刘林玉 ;
王震亮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99-102
[5]   珠江口盆地番禺气田沉积特征与成岩演化研究 [J].
于兴河 ;
姜辉 ;
施和生 ;
侯国伟 .
沉积学报, 2007, (06) :876-884
[6]   鄂南麻黄山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J].
范世龙 ;
李仲东 ;
陈召佑 ;
吴永平 ;
王震 ;
杨洪勇 .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 (08) :103-105
[7]   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侏罗-白垩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形成机理 [J].
徐国盛 ;
李建林 ;
朱平 ;
廖丰 ;
廖义沙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3) :1-7+502
[8]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特征 [J].
安爱琴 ;
纪友亮 ;
单敬福 .
上海地质, 2007, (01) :11-16+53
[9]   白豹油田长4+5成岩作用与储层分类评价 [J].
焦创赟 ;
付伟 ;
赵俊兴 ;
陈明应 ;
车明 ;
李志伟 ;
王斌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522-527
[10]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源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 [J].
王琪 ;
禚喜准 ;
陈国俊 ;
史基安 ;
王多云 .
沉积学报, 2005, (03) :39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