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温压场特征及成藏效应

被引:3
作者
史建南 [1 ]
郑荣才 [1 ]
徐发波 [2 ]
陈守春 [2 ]
王炯 [3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3]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温度场; 压力场; 演化历史; 油气成藏;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形成演化对含油气盆地流体动力学与运动学过程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系统测温、试油、流体包裹体等测试数据和盆地数值模拟技术,综合研究了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长兴组古今温压场特征,发现黄龙场、五百梯等构造带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地温梯度,高峰值(0.35~0.38℃/km)出现在早三叠世-中侏罗世;200 Ma前以来压力场经历了急剧升高至缓慢降低的演化过程,强超压出现在中晚燕山期(150~100 Ma前),同温度场的形成演化存在着良好的耦合关系。温压场的形成演化过程促进了上二叠统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和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发育,控制了盆地流体的流动机制与流动样式以及运移路径和聚集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531 / 5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川东北地区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J].
郑荣才 ;
史建南 ;
罗爱君 ;
李爽 ;
李瑰丽 .
天然气工业, 2008, 28 (11) :16-21+133
[2]   试论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礁滩分布 [J].
何鲤 ;
罗潇 ;
刘莉萍 ;
黎平 ;
周贵祥 .
天然气工业, 2008, (01) :28-32+162
[3]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研究 [J].
郑荣才 ;
胡忠贵 ;
冯青平 ;
郑超 ;
罗平 ;
陈守春 .
矿物岩石, 2007, (04) :78-84
[4]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 [J].
沈平 ;
赵佐安 ;
曾云贤 ;
杨雨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1) :1-4+137
[5]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势及油气运聚 [J].
郭金瑞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62-68
[6]   伊宁凹陷古地温恢复与热演化史研究 [J].
王峻 ;
刘家铎 ;
田景春 ;
侯志江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576-580
[7]   四川盆地川东北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41-750
[8]   铜锣峡构造中南段长兴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J].
蔡正旗 ;
刘其明 ;
张廷山 ;
冯万奎 ;
冯青平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3) :8-11+83
[9]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流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J].
郝芳 ;
董伟良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1) :79-85
[10]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J].
郝芳 ;
邹华耀 ;
姜建群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