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地块显生宙的变质作用期次和特征

被引:42
作者
于津海
王丽娟
魏震洋
孙涛
舒良树
机构
[1] 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华夏地块; 显生宙变质作用; 麻粒岩相; 锆石U-Pb定年;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7.03.008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华夏地块主要存在四期变质作用。加里东期变质作用呈北东向展布于华夏的大部分地区,变质作用可达麻粒岩相,且麻粒岩断续分布平行于造山带,此期变质作用是在挤压造山构造背景下发生,很可能与扬子地块向冈瓦那大陆北缘聚合–碰撞,造成大陆边缘沉积物变形–变质有关。根据粤东梅县片麻岩和兴宁混合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邻区独居石U–Pb年代学的研究,海西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260~280Ma,年轻于欧洲典型的海西期造山时代。华夏地块的海西期变质作用分布局限,它们可能形成于拉张构造背景。印支期变质岩在华夏有较广泛的分布,西南端大容山—十万大山的印支期变质作用可达麻粒岩相,其他地区的变质作用具有中低压相系的特征,记录了造山后期伸展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指示华夏中部粤中地区的印支期变质作用发生在231~232Ma。燕山期变质岩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台湾中央山脉,显示了双变质带的特点,表明与太平洋板块向东南沿海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从印支期到燕山期,变质带的方向发生了转变,说明影响华夏地块变质作用的构造域发生了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8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华夏地块古老物质的发现和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 [J].
于津海 ;
YSOReilly ;
王丽娟 ;
WLGriffin ;
蒋少涌 ;
王汝成 ;
徐夕生 .
科学通报 , 2007, (01) :11-18
[2]   华南构造演化新思考兼论“华夏古陆”说中的几个问题 [J].
马瑞士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4) :448-456
[3]   华南前泥盆纪构造演化:从华夏地块到加里东期造山带 [J].
舒良树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4) :418-431
[4]   海南岛北西部前寒武纪花岗质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J].
许德如 ;
夏斌 ;
李鹏春 ;
张玉泉 ;
陈广浩 ;
马驰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4) :510-518
[5]   琼中海西期钾玄质侵入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J].
谢才富 ;
朱金初 ;
丁式江 ;
张业明 ;
付太安 ;
李志宏 .
科学通报 , 2006, (16) :1944-1954
[6]   广东罗定龙塘碱性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地质意义 [J].
夏斌 ;
林清茶 ;
张玉泉 .
地质科学, 2006, (03) :511-517+554
[7]   琼中麻粒岩的成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制约 [J].
徐德明 ;
马大铨 ;
张业明 ;
付太安 ;
谢才富 .
华南地质与矿产 , 2006, (02) :1-5
[8]   粤东北基底变质岩的组成和形成时代 [J].
于津海 ;
王丽娟 ;
周新民 ;
蒋少涌 ;
王汝成 ;
徐夕生 ;
邱检生 .
地球科学, 2006, (01) :38-48
[9]  
南岭东段基底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和原岩性质: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J]. 于津海,周新民,Y.S.O’Reilly,赵蕾,W.L.Griffin,王汝成,王丽娟,陈小明.科学通报. 2005(16)
[10]   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中A型紫苏花岗岩、麻粒岩包体的发现及意义 [J].
彭松柏 ;
付建明 ;
刘云华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 (10) :83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