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侵权欺诈的识别与私法规制——以《保险法》第27条为中心

被引:7
作者
马宁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保险法》; 保险欺诈; 侵权欺诈; 识别; 私法; 规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84 [保险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我国《保险法》第27条的侵权欺诈比第16条的法律行为欺诈对保险人威胁更大。侵权欺诈行为人主观上应限于"直接故意",客观上须实施了虚构、制造保险事故,虚构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的行为。但虚构保险标的、隐瞒抗辩事由、使用欺诈性工具不在其列。在规制措施上,应将虚构事故原因和夸大损失与虚构、制造保险事故做相同处理,允许保险人免除责任,确定解除权的行使不具有溯及力,但对欺诈行为实施后,解除权行使前提起的索赔,保险人得免除责任。当被保险人、受益人为多人时,个别人的欺诈原则上不影响他人的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法国法上的重大过错——兼论对中国法的参照意义 [J].
叶名怡 .
北方法学, 2013, 7 (04) :55-66
[2]   基于权益视角的保险人契约责任探析 [J].
田玲 ;
徐竞 ;
许潆方 .
保险研究, 2012, (05) :83-87
[3]   涉合同诈骗的民法规制 [J].
叶名怡 .
中国法学, 2012, (01) :129-142
[4]   重大过失理论的构建 [J].
叶名怡 .
法学研究, 2009, 31 (06) :77-90
[5]   论保险诈骗罪的着手 [J].
龙洋 .
法学评论, 2009, 27 (05) :134-141
[6]   保险诈骗罪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 [J].
刘宪权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4) :54-63
[7]   汽车保险欺诈骗赔特征与预防研究 [J].
赵长利 ;
施玉民 .
山东社会科学, 2006, (11) :155-157+144
[8]   欺诈的界分 [J].
徐志军 ;
张传伟 .
政法论坛, 2006, (04) :91-99
[9]   保险诈骗罪中几种特殊行为方式的司法认定 [J].
韩玲 .
政治与法律, 2005, (04) :114-118
[10]  
侵权法论[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杨立新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