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空间联系定量研究

被引:24
作者
肖汝琴
陈东景
机构
[1] 青岛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城市群辐射能力; 城市流强度; 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 蓝色经济区;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4.08.040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蓝色经济区内的城市辐射能力和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群整体辐射能力不强,核心城市中心地位不突出,中低城市流强度城市占多数。2区内第二产业辐射较强,呈现高集聚态势;第三产业辐射能力较弱,空间分布较为分散。3区内各城市地域分散,经济关联性不强。为了促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有必要提升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提高第三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辽宁省城市空间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J].
张嘉桐 ;
吕芳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 (04) :476-480
[2]   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的经济空间联系及政策协调 [J].
逯笑微 ;
原毅军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2 (02) :81-88
[3]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的区域互动研究 [J].
肖寒 ;
姜清源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 (02) :173-178
[4]   我国省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J].
王海江 ;
苗长虹 ;
茹乐峰 ;
崔彩辉 .
经济地理, 2012, 32 (07) :18-23
[5]   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蓝黄两区互动发展研究 [J].
孙吉亭 ;
王苧萱 ;
杨爱国 .
东岳论丛, 2012, 33 (07) :32-37
[6]   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J].
赵林 ;
韩增林 ;
马慧强 .
经济地理, 2012, 32 (03) :57-62+8
[7]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 [J].
沈惊宏 ;
孟德友 ;
陆玉麒 .
经济地理, 2012, 32 (03) :43-49
[8]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J].
陈群元 ;
宋玉祥 .
经济地理, 2011, 31 (11) :1840-1844
[9]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 [J].
韩增林 ;
郭建科 ;
杨大海 .
经济地理, 2011, 31 (05) :741-747
[10]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动态分析附视频 [J].
姜博 ;
赵婷 ;
雷国平 ;
宋戈 ;
赵映慧 .
开发研究, 2011, (02)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