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村大气PM2.5中水溶性物质化学组成、吸湿性能及光学特征

被引:7
作者
韩艳妮 [1 ,2 ]
王格慧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组成; 吸湿性; 质量吸收效率MAE;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3年6月10—25日在河北保定市固城镇运用大流量采样器进行每3小时1次PM2.5样品采集,对其进行有机碳(OC)、元素碳(EC)、水溶性有机碳(WSOC)、水溶性有机氮(WSON)、水溶性总氮(WSTN)、吸湿增长因子、吸光度以及无机离子分析,探讨其浓度、组成、吸湿性能与吸光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固城镇PM2.5中WSON平均浓度为5.0±4.0μg?m-3,最高浓度达15μg?m-3;污染期WSON为6.9±3.9μg?m-3,是清洁期的四倍。整个采样期间WSON与、和呈强线性相关(R2>0.89),污染天阳阴离子当量比值F=1.01,清洁天F=1.45,表明污染期颗粒物酸性增强有利于气态有机胺等WSON通过酸碱中和转移到颗粒相。不同相对湿度下水溶性组分的吸湿增长因子(Gf)测量结果显示:[WSOC+WSON]/离子的比值越大,吸湿增长因子越小,表明与无机离子相比,水溶性有机物吸湿性能较低。固城夏季大气PM2.5中WSOC在365 nm波长下质量吸收效率(MAE)均值为0.52 m2?g-1,表明WSOC对PM2.5整体消光效应具有重要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2014年APEC期间北京及周边重点城市PM中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
    刀谞
    朱红霞
    谭丽
    陈烨
    王绍俊
    滕恩江
    吕怡兵
    李国刚
    [J]. 环境化学, 2015, (08) : 1389 - 1395
  • [2] 北京城区PM不同组分构成特征及其对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
    黄玉虎
    李媚
    曲松
    闫静
    孙雪松
    潘涛
    [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8) : 1193 - 1199
  • [3] 北京城区大气PM2.5主要化学组分及污染特征
    张大伟
    王小菊
    刘保献
    陈添
    石爱军
    周健楠
    刘兆莹
    [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8) : 1186 - 1192
  • [4] 2013年夏季华北乡村站点固城大气氨变化特征
    孟昭阳
    谢育林
    贾诗卉
    张蕊
    林伟立
    徐晓斌
    杨文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15, (02) : 141 - 150
  • [5] 沙尘暴期西安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吸湿性能小时变化特征
    黄耀
    王格慧
    韩艳妮
    成春雷
    李建军
    任艳芹
    陈玉宝
    王佳媛
    [J]. 地球环境学报, 2015, 6 (01) : 44 - 53
  • [6] 北京及周边地区2013年1-3月PM2.5变化特征
    靳军莉
    颜鹏
    马志强
    林伟立
    刘宁薇
    马建中
    张晓春
    贾小芳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4, 25 (06) : 690 - 700
  • [7] 大气棕色碳的研究进展与方向[J]. 闫才青,郑玫,张远航.环境科学. 2014(11)
  • [8] 西安冬季非灰霾天与灰霾天PM2.5中水溶性有机氮污染特征比较[J]. 程玉婷,王格慧,孙涛,成春雷,孟静静,任艳芹,李建军.环境科学. 2014(07)
  • [9] 灰霾与颗粒物吸湿增长
    叶兴南
    陈建民
    [J]. 自然杂志, 2013, 35 (05) : 337 - 341
  • [10] PM中水溶性有机物吸光特性的模拟研究
    吴一凡
    黄晓锋
    兰紫娟
    宫照恒
    云慧
    何凌燕
    [J]. 中国环境科学 , 2013, (10) : 1736 -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