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25日在河北保定市固城镇运用大流量采样器进行每3小时1次PM2.5样品采集,对其进行有机碳(OC)、元素碳(EC)、水溶性有机碳(WSOC)、水溶性有机氮(WSON)、水溶性总氮(WSTN)、吸湿增长因子、吸光度以及无机离子分析,探讨其浓度、组成、吸湿性能与吸光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固城镇PM2.5中WSON平均浓度为5.0±4.0μg?m-3,最高浓度达15μg?m-3;污染期WSON为6.9±3.9μg?m-3,是清洁期的四倍。整个采样期间WSON与、和呈强线性相关(R2>0.89),污染天阳阴离子当量比值F=1.01,清洁天F=1.45,表明污染期颗粒物酸性增强有利于气态有机胺等WSON通过酸碱中和转移到颗粒相。不同相对湿度下水溶性组分的吸湿增长因子(Gf)测量结果显示:[WSOC+WSON]/离子的比值越大,吸湿增长因子越小,表明与无机离子相比,水溶性有机物吸湿性能较低。固城夏季大气PM2.5中WSOC在365 nm波长下质量吸收效率(MAE)均值为0.52 m2?g-1,表明WSOC对PM2.5整体消光效应具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