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13
作者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赵凌
张巧凤
许凌
王才林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不育系; 品质性状; 配合力; 杂种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研究12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方差除精米长和长宽比外也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作用,糙米率、垩白率、垩白度、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和精米厚等性状则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粒型和食味品质性状同时受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影响,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则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除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食味值有一定程度的超高亲优势外,其他性状多介于双亲之间。杂种优势同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且多数性状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供试材料中,不育系以95122A最好,香粳8016A次之;恢复系以J16最好,R187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性状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J].
张亚东 ;
朱镇 ;
赵凌 ;
宗寿余 ;
王才林 .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03) :355-359
[2]   粳稻新的不育系、恢复系杂交组合部分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J].
赵海岩 ;
王昌华 ;
郑文静 .
辽宁农业科学, 2006, (03) :1-5
[3]   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J].
毛友纯 ;
徐庆国 ;
胡志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15-119
[4]   籼型杂交稻稻米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J].
张利华 ;
王林友 ;
王建军 .
核农学报, 2003, (06) :417-422
[5]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J].
马玉清 ;
李仕贵 ;
王玉平 ;
黎汉云 ;
高克铭 .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1) :28-31
[6]   籼型杂交水稻米质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J].
廖伏明 ;
周坤炉 ;
阳和华 ;
徐秋生 ;
龙和平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5) :323-328
[7]   籼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J].
敖雁 ;
徐辰武 ;
莫惠栋 .
遗传学报, 2000, (08) :706-712
[8]   优质是杂交稻发展的必由之路 [J].
周开达,李宏伟,成宇 .
杂交水稻, 1994, (Z1) :42-45
[9]   杂交粳稻若干米质性状的配合力 [J].
王才林 ;
汤玉庚 .
江苏农业学报, 1989, (01) :11-17
[10]   杂交粳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 [J].
王才林 ;
汤玉庚 .
江苏农业学报, 1988, (02)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