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大巴山西北缘叠加褶皱研究
被引:29
作者:

张忠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董树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2]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叠加褶皱;
干涉类型;
纵弯褶皱;
层滑线理;
变形机制;
晚侏罗纪;
大巴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巴山晚侏罗纪叠加褶皱可能是世界上区域规模或填图规模最典型的褶皱叠加构造之一,具有完美的干涉图像。作者在两期褶皱近乎正交的大巴山西北缘开展1/万填图和构造分析,重点研究露头尺度上的横跨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厘定了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两期构造运动及其两期褶皱变形,确定地壳浅层发育的纵弯褶皱机制,在三维几何形态研究基础上,特别是根据同褶皱层间滑动线理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及其相互配置关系,基于叠加褶皱力学作用方式和变形干涉图像将区内叠加褶皱划分为3类10种基本样式。研究表明晚侏罗世近南北—北北西向褶皱(F2)近垂直地跨过晚三叠世近东西—北东向褶皱(F1),是大巴山地区最主要的定型构造,构成大巴山晚侏罗纪弧形前陆褶皱山系主体;而北西向褶皱(F3)与近南北—北北西向褶皱(F2)在其中—西部以小的角度相交,总体具非共轴的旋转应变特征,并主要表现为并置或重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23 / 93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大巴山前陆北西向褶皱的厘定及其意义[J]. 地质论评, 2009, 55 (01) : 10 - 24张忠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董树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张岳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胡健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施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刘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 [2] 大巴山侏罗纪叠加褶皱与侏罗纪前陆[J]. 地球学报, 2006, (05) : 403 - 410董树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胡健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施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张忠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刘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 [3] 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山前带构造样式与变形机制[J]. 现代地质, 2006, (03) : 429 - 435汪泽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赵文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徐安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登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崔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4] 米仓山前陆盆地东段构造演化模式与油气聚集[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 14 - 16+2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金之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汤良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李儒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 [5] 大别山侏罗纪变形及其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05, (04) : 1189 - 1194董树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胡健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施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高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刘晓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薛怀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 [6] 秦岭地区城口—房县断裂带变形特征及ESR定年[J]. 现代地质, 2005, (01) : 127 - 132徐亚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杨坤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马昌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7] 纵弯叠加褶皱地区应力场研究-以川东北地区为例[J]. 地质科学 , 2000, (02) : 140 - 150黄继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8] 论中国煤矿中的叠加褶皱[J]. 地学前缘, 1999, (S1) : 175 - 182王桂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 [9] 米仓山叠加型推覆构造几何结构及演化[J]. 矿物岩石, 1998, (S1) : 22 - 26吴德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魏显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杜思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刘援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邓明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何政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 [10] 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J]. 矿物岩石, 1998, (S1) : 14 - 21乐光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