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高原低涡东移模拟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国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2] 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参数化方案;
高原低涡;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WRF的三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和ACM2方案),对比检验了2008年7月1-3日和2009年7月29-30日两次高原低涡东移过程的模拟效果,初步分析了三种参数化方案模拟的高原大气边界层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从高原低涡生成后模拟至24h,不同边界层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高原低涡的路径和中心强度。其中,采用MYJ方案得到的结果最接近观测值,而ACM2方案的偏差最大。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水平风速、位温、垂直速度场以及相当位温场的垂直分布特征有所不同。三种方案都较好地模拟出高原边界层高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而且日变化明显,空间上呈西高东低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表明局地闭合的MYJ方案较适用于模拟潜热通量,由于受较强湍流交换和高层夹卷作用,非局地闭合的YSU和ACM2方案模拟的感热通量值偏大。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效果有明显的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2334 / 234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不同平均时间对LOPEX10资料涡动相关湍流通量计算结果影响的探讨[J]. 高原气象, 2012, 31 (06) : 1530 - 1538吕少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文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少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张堂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田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刘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 [2] 纳木错(湖)地区湍流数据质量控制和湍流通量变化特征[J]. 高原气象 , 2012, (04) : 875 - 884李茂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杨耀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孙方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陈学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和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不详王宾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和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不详朱志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和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不详
- [3] 从湍流经典理论到大气湍流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J]. 高原气象, 2012, 31 (01) : 1 - 27胡隐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陈晋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黑河上游生态-水文实验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吕世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4] 一次高原低涡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结构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 (02) : 267 - 27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国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5]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冻融过程中近地层湍流统计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 2011, (01) : 30 - 3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吕世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张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世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WRF模式对山谷城市边界层模拟能力的检验及地面气象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29 (06) : 1397 - 1407王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不同性质降水模拟的影响[J]. 高原气象 , 2010, (02) : 331 - 339肖玉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何光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台 不详顾清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高文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台 不详
- [8] 两次高原低涡东移特征及发展机制动力诊断[J]. 气象学报, 2009, 67 (04) : 599 - 612何光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文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屠妮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9] 青藏高原东部及下游关键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观测分析[J]. 暴雨灾害, 2009, 28 (02) : 112 - 118徐桂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崔春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 [10]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的高分辨模拟对比[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4) : 403 - 411陈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王建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象局 国家气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