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茅口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45
作者
林良彪
陈洪德
朱利东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川东; 茅口组;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3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硅质岩广泛分布。通过野外剖面的详细研究和硅质岩主量、稀土和同位素的分析,认为茅口组硅质岩为沉积于台盆相中的热水硅质岩,其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含量为80.09%~97.91%,富集Fe、Mn等元素,Al/(Al+Fe+Mn)平均值为0.30;REE总量平均值为8.72×10-6,δCe值为0.39~0.81,为负异常,δEu值为0.35~5.85,从Eu负异常到Eu正异常;δ30Si值为0.2‰~1.2‰,与热水来源石英较为接近;根据δ18O计算出硅质岩形成时古海水的温度为34~89℃。热水硅质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和断裂有关,下渗的海水与岩浆热液混合,并被加温,溶解了大量SiO2等有关元素;然后以热泉形式通过断裂喷出,使附近海水中SiO2含量极大提高并沉淀。
引用
收藏
页码:500 / 5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重庆石柱中上二叠统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 [J].
林良彪 ;
陈洪德 ;
朱利东 ;
徐胜林 ;
郝毅 ;
钟怡江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5 (06) :648-654
[2]  
安徽南部孤峰组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的综合评述[J]. 王强,马占武,李红中,周永章,梁锦,徐丽,安燕飞.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08(04)
[3]  
安徽南部孤峰组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的综合评述[J]. 王强,马占武,李红中,周永章,梁锦,徐丽,安燕飞.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08 (04)
[4]   安徽巢湖平顶山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杨水源 ;
姚静 .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01) :39-48
[5]   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 [J].
何斌 ;
徐义刚 ;
肖龙 ;
王雅玫 ;
王康明 ;
沙绍礼 .
地质论评, 2006, (01) :30-37
[6]   湘中南二叠系孤峰组硅质岩的成因属性及其地球动力学指示意义 [J].
付伟 ;
周永章 ;
杨志军 ;
何俊国 ;
张澄博 ;
杨海生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4) :292-300
[7]   安徽铜陵矿集区硅质岩成因及意义 [J].
曾普胜 ;
杨竹森 ;
蒙义峰 ;
裴荣富 ;
侯增谦 ;
徐文艺 ;
王训诚 ;
田世洪 .
地质论评, 2004, (02) :153-161
[8]   热水沉积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以华南地区为例 [J].
杨海生 ;
周永章 ;
杨志军 ;
张澄博 ;
杨小强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111-115
[9]   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及大陆裂解——兼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幔柱问题 [J].
李凯明 ;
汪洋 ;
赵建华 ;
赵海玲 ;
狄永军 .
地震学报, 2003, (03) :314-323+341
[10]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 [J].
何斌 ;
徐义刚 ;
肖龙 ;
王康明 ;
沙绍礼 .
地质学报, 2003, (02) :19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