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大豆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张晓艳
杜吉到
郑殿峰
机构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大豆;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大豆群体植株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透光率、光能截获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比叶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存在差异,高密度与低密度群体之间差异显著;株高、平均茎长及平均柄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节数、平均茎粗、平均柄粗及茎柄夹角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不同层次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及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面积指数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上部,干物重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下部。不同层次透光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比叶重随着密度增加呈递减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密度为36万株/hm2(D3)时,群体产量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不同密度下大豆单株和群体的光合特性 [J].
张晓艳 ;
李建英 ;
郑殿峰 ;
杜吉到 ;
冯乃杰 .
大豆科学, 2010, 29 (04) :638-640+644
[2]   密度对大豆群体冠层微气象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J].
杜吉到 ;
张晓艳 ;
李建英 ;
郑殿峰 ;
冯乃杰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 32 (02) :245-251
[3]   密度与施肥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刘玉平 ;
李志刚 ;
李瑞平 .
大豆科技, 2009, (02) :24-26+29
[4]   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J].
王竹 ;
杨文钰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5) :1957-1960
[5]   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利用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J].
周勋波 ;
孙淑娟 ;
陈雨海 ;
杨国敏 ;
杨荣光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 (03) :322-326
[6]   高光效大豆光合速率与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关系 [J].
郑宝香 ;
满为群 ;
杜维广 ;
栾晓燕 ;
刘鑫磊 ;
马岩松 .
大豆科学, 2008, (03) :397-401
[7]   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段巍巍 ;
李慧玲 ;
肖凯 ;
李雁鸣 .
玉米科学, 2007, (02) :98-101
[8]   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J].
张晓艳 ;
杜吉到 ;
郑殿峰 ;
冯乃杰 ;
张玉先 ;
梁喜龙 ;
丁希武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1) :161-163
[9]   密度对高产春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J].
章建新 ;
翟云龙 ;
薛丽华 .
大豆科学, 2006, (01) :1-5
[10]   大豆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J].
刘建国 ;
李俊华 ;
张煜新 ;
董志新 ;
朱新在 ;
张继生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