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开放的科举学研究——科举学学科与专学之争辨析

被引:5
作者
覃红霞
机构
[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
关键词
科举学; 学科; 专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91 [清、清以前政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科举学研究性质之争是近几年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科举学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科举学演进与发展的历程,社会对科举学研究的需求,科举学研究与社会职业的对应关系等,决定了科举学是一门专学而非学科。学科与专学或研究领域之间的差异,只代表知识发展中的不同方向,并没有研究层次上的高低之别。作为专学的科举学必须摆脱偏狭的学科研究范式,向各个学科开放,确立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思维方式,将各类研究统合到一个新的研究体系中,使科举学研究出现突破和飞跃。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25 +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从专学到学科:“科举学”的应然求索 [J].
李均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03) :47-50
[2]   科举学:理论、体系与方法 [J].
田建荣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2) :70-74
[3]   科举术语与“科举学”的概念体系 [J].
刘海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4) :84-89+141
[4]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 [J].
郑若玲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4) :90-95
[5]   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J].
刘海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5) :188-202+208
[6]   “科举学”刍议 [J].
刘海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04) :89-95
[7]   “科举学”刍议 [J].
刘海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04) :89-95
[8]   “科举学”的世纪回顾 [J].
刘海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3) :15-23+125
[9]   “科举学”──21世纪的显学 [J].
刘海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4) :54-60
[10]   “科举学”研究与教育价值取向的制导 [J].
廖平胜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4)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