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

被引:18
作者
范军侠 [1 ]
梁锋 [2 ]
田永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古地貌; 地震相; 地震属性; 识别;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 [地球物理勘探];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0709 ; 081803 ;
摘要
研究区构造高部位三角洲前缘储层发育程度较差,对储层成因及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有待深入.针对储层成因与分布等问题,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对比与砂体成因分析等手段,发现研究区在北西低、南东高、沟谷相间的古地貌背景下,东三段发育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砂体的成因信息为线索,依据砂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运用种子点追踪与沿层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上倾尖灭部位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527 / 15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重力与地震资料的模拟退火约束联合反演 [J].
于鹏 ;
王家林 ;
吴健生 ;
王大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2) :529-538
[2]   反射地震数据的逐层波形反演 [J].
丁继才 ;
常旭 ;
刘伊克 ;
汪长永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2) :574-580
[3]   地震属性分析在彩16井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王利田 ;
苏小军 ;
管仁顺 ;
段林娣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03) :922-925
[4]   基于地震属性的煤层厚度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J].
孟召平 ;
郭彦省 ;
王赟 ;
潘结南 ;
芦俊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2) :512-517
[5]   电阻率二维神经网络反演 [J].
徐海浪 ;
吴小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2) :584-589
[6]   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J].
吕公河 ;
于常青 ;
董宁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01) :161-166
[7]   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 [J].
张向林 ;
陶果 ;
刘新茹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01) :143-151
[8]   地震属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J].
张延玲 ;
杨长春 ;
贾曙光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4) :1129-1133
[9]   多波时移地震AVO反演研究 [J].
李景叶 ;
陈小宏 ;
郝振江 ;
芮振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4) :902-908
[10]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藏储层预测配套技术 [J].
张明振 ;
谭明友 ;
王兴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1) :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