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通往幸福的阶梯——兼论“教育无用”的真相、原因及对策

被引:15
作者
欧阳鹏 [1 ]
胡弼成 [2 ,3 ]
机构
[1] 湖南大学法学院
[2]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3] 澳门城市大学
关键词
通往幸福; 教育要素分析; “教育无用”; 教育公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是通往幸福(美好生活)的阶梯。从宏观上论,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认知和体验幸福能力的获得、对"困境人群"的境况改变大有裨益。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等是为人构建幸福生计的良方,在人全面实现幸福追求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过程的本身,也蕴藏着巨大的幸福动因。然而,通向幸福的阶梯有时会发生部分断裂,进而出现所谓"教育无用"的假象。这是因为:上述要素出现了问题和障碍、陷入了困境或误区,外加教育供需失衡和教育不公平的羁绊,导致教育的幸福功能无法正常而充分地发挥。聚焦问题,全面清除掣肘和路障,构建治理和矫正策略,才能建设好通往幸福的阶梯。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教育经济学新编.[M].范先佐;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德性与教化.[M].金生鈜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诗人哲学家.[M].周国平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  
ASSESSING THE REFORM OF GENERAL EDUCATION.[J].Jerry G. Gaff;Anna Wasescha.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1991,
[5]   STEM教育落地中国:问题与对策 [J].
刘玲 ;
戴金芮 .
今日教育, 2017, (10) :14-17
[6]   构筑“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态系统 [J].
吴永和 ;
刘博文 ;
马晓玲 .
远程教育杂志, 2017, 35 (05) :27-39
[7]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 [J].
刘利民 .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7) :43-47
[8]   论作为人性需要的“幸福”及其教育启蒙意蕴 [J].
陈仁 ;
杨兆山 ;
李颖辉 .
教育学报, 2017, 13 (02) :3-12
[9]   智慧教育时代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路径探究——美国《规划未来,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报告解读及启示 [J].
马玉慧 ;
柏茂林 ;
周政 .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 (03) :123-128
[10]   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几个关系 [J].
周海涛 ;
朱玉成 .
教育研究, 2016, 37 (12)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