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被引:99
作者
马皑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相对剥夺感; 社会适应方式; 创新; 反叛; 归因方式; 调节作用; 中介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以6175名17岁以上的个体为被试,采用四种自编问卷考察了相对剥夺感对创新和反叛这两种社会适应方式的影响,归因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同时还考察了反叛在相对剥夺感和创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相对剥夺感对创新和反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相对剥夺感越高,创新和反叛的程度越强烈;②归因方式对相对剥夺感和创新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相对剥夺感和反叛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归因方式在相对剥夺感和反叛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能增强相对剥夺感和反叛之间的关系;④在下层阶层中,反叛在相对剥夺感和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能减弱相对剥夺感和创新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相对剥夺感对社会适应方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归因方式对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弱势群体阶层中,反叛能减弱相对剥夺感对创新的直接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77 / 3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7年级学生应激事件、归因方式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 [J].
吴文峰 ;
陈世英 ;
卢永彪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19 (03) :355-357
[2]   应对方式在震后青少年人格特质与PTSD症状间的中介作用 [J].
王龙 ;
陈纬 ;
张兴利 ;
施建农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19 (01) :89-91+95
[3]   相对剥夺与相对满意: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分析 [J].
张书维 ;
王二平 ;
周洁 .
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 (03) :95-102+127
[4]   青少年大五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危机特质的关系 [J].
聂衍刚 ;
刘伯兴 ;
梁君倩 .
心理科学, 2010, 33 (03) :712-714+711
[5]   从群体性事件看加强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J].
靳巍巍 ;
鲍瑛茹 .
改革与开放, 2009, (10) :136-137
[6]   犯罪青少年归因风格与应对风格的相关研究 [J].
郑建君 ;
杨继平 .
中国特殊教育, 2008, (01) :73-77
[7]   基于不同研究取向的应对问卷述评 [J].
向晓蜜 ;
张进辅 ;
韩菁菁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6) :899-907
[8]   社会比较: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 [J].
邢淑芬 ;
俞国良 .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06) :944-949
[9]   应对方式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J].
王玲凤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08) :737-738
[10]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J].
温忠麟 ;
侯杰泰 ;
张雷 .
心理学报, 2005, (02) :26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