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和行距对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郭明明 [1 ,2 ,3 ]
赵广才 [1 ]
郭文善 [2 ]
常旭虹 [1 ]
王德梅 [1 ]
杨玉双 [1 ]
王美 [1 ]
亓振 [1 ]
王雨 [1 ]
刘孝成 [1 ]
任立凯 [3 ]
李强 [3 ]
孙中伟 [3 ]
王康君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2]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3]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行距; 产量; 生理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不同栽培措施对小麦产量的调控差异,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设150、210、270 kg·hm-23个水平;以行距为裂区,设12、20cm 2个水平;以供试品种为小裂区,设济麦20和中麦8号2个水平,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和行距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济麦20和中麦8号,2种小麦籽粒产量均在270kg·hm-2施氮量水平下得到显著提高;在210 kg·hm-2或27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20 cm行距更有利于2个小麦品种高产的形成。随着施氮量增加或行距增大,2个小麦品种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在270 kg·hm-2施氮量和20 cm行距条件下保持较高值,可积累更多光合产物,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0和中麦8号均在270 kg·hm-2施氮量、20cm行距组合下达到高产。本研究得到了小麦高产的最佳施氮量和行距组合,这对我国冬小麦高产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05 / 8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氮肥后移与花后叶面喷施6-BA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吴进东 ;
丁广礼 ;
朱旺生 ;
陈科 ;
张珍林 .
核农学报, 2014, 28 (02) :343-349
[2]   宽幅精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J].
王奎良 ;
赵海波 ;
胡乐奇 ;
曲日涛 .
农业科技通讯, 2012, (09) :60-62
[3]   行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杨文平 ;
郭天财 ;
冯伟 ;
刘胜波 ;
王永华 .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32 (03) :494-499
[4]   氮肥管理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李升东 ;
王法宏 ;
司纪升 ;
张宾 ;
孔令安 ;
冯波 .
核农学报, 2012, 26 (02) :403-407
[5]   行距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碳氮运转及籽粒氮素输入特征的影响 [J].
冯伟 ;
管涛 ;
冯晓 ;
朱云集 ;
郭天财 ;
康国章 .
华北农学报, 2011, 26 (01) :181-186
[6]   行株距配置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J].
李娜娜 ;
李慧 ;
裴艳婷 ;
石玉华 ;
田奇卓 ;
谢连杰 ;
王树亮 ;
刘鑫 ;
徐凤娇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4) :2869-2878
[7]   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土壤硝态氮运转特性 [J].
蒋会利 ;
温晓霞 ;
廖允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1) :237-241
[8]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J].
杨世丽 ;
张凤路 ;
贾秀领 ;
马瑞昆 ;
姚艳荣 .
华北农学报, 2008, (05) :161-164
[9]   氮素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孙旭生 ;
林琪 ;
李玲燕 ;
姜雯 ;
翟延举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5) :840-844
[10]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J].
李姗姗 ;
赵广才 ;
常旭虹 ;
刘利华 ;
杨玉双 ;
丰明 .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03) :46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