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4区古地貌对储层分布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王萍
袁向春
李江龙
胡向阳
谢丽慧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古地貌; 储层;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河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为世界性难题。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岩溶、构造运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的精细解剖,认识到断层纵横向展布控制油气成藏,断裂发育的地区溶蚀孔洞发育;通过对中-下奥陶统顶部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的恢复,发现塔河4区奥陶系潜山储层分布主要受岩溶古地貌影响,并明确了缝洞储层有利发育区。综合分析认为,在后期开发方案调整中应该避开古地形低洼区;而在储层精细描述中,应根据古地貌特征调整属性预测参数。通过古地貌恢复,为油藏精细方案调整和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该思路和方法对塔河油田其它相似区块的研究和寻找奥陶系油气高产区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82 / 3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复合-联合成因机制 [J].
何治亮 ;
彭守涛 ;
张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6) :743-752
[2]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J].
康玉柱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6) :699-706+752
[3]   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成因类型及空间分布 [J].
杨玉芳 ;
钟建华 ;
陈志鹏 ;
陈鑫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4) :455-462
[4]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产量及压力变化模型 [J].
赵艳艳 ;
袁向春 ;
康志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1) :54-56+62
[5]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J].
漆立新 ;
云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1) :1-12
[6]   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宁飞 ;
汤良杰 ;
张钰 ;
何春波 ;
朱传玲 ;
王鹏昊 ;
陈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1) :57-62
[7]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溶洞系统与油气开发——以塔河碳酸盐岩溶洞型油藏为例 [J].
鲁新便 ;
蔡忠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1) :22-27
[8]   岩溶流域的水系变迁——以塔河油田6区西北部奥陶系古岩溶为例 [J].
蔡忠贤 ;
刘永立 ;
段金宝 .
中国岩溶, 2009, (01) :30-34
[9]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的特征及缝洞单元划分 [J].
张希明 ;
朱建国 ;
李宗宇 ;
杨坚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1) :21-24
[10]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古地貌研究 [J].
康志宏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5) :52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