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施雅风“冰臼”“负球状风化”成因论

被引:19
作者
韩同林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冰臼; 壶穴;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青山; 负球状风化;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0.04.013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施雅风院士最近撰文指出笔者等近年来在中国东部发现的若干"冰臼"并非冰川遗迹,而是花岗岩经"负球状风化"而成。然而,他所谓的"负球状风化说"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客观存在的事实完全相悖。冰臼是地表负地形之一,现今是"堆积区"而不是"侵蚀区",以现代常见的侵蚀作用产生冰臼的所谓"风说"、"壶说"、"风雨说"、"差异风化说"、"负球状风化"等,都是不可能的。这些假说是对过去业己形成冰臼群进行不同成因推断,是对冰臼群成因的最大误解。冰臼只能由大量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形成滚流水钻,强烈冲击下伏基岩产生。从河流流水动力学特点上看,急流旋涡主要产生水平力为主,而冰臼的形成主要是垂直力才有可能产生,因此河流流水也是无法产生冰臼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38 / 5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J].
吕洪波 ;
章雨旭 .
地质通报, 2008, (06) :917-922
[3]   壶穴差异风化或风蚀作用成因质疑 [J].
吕洪波 ;
任晓辉 ;
许民 ;
欧阳江城 .
地质论评, 2008, (02) :192-198+292
[4]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青山花岗岩臼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J].
孙洪艳 ;
田明中 ;
武法东 .
地质论评, 2007, (04) :486-490+579
[5]   浙江上虞发现罕见第四纪石冰川群地貌及冰川遗迹 [J].
韩同林 ;
陈尚平 ;
杜又常 ;
魏建钢 ;
赵南兴 ;
吴焕九 .
地质论评, 2007, (02) :289-294
[6]   赤峰等地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地貌证据 [J].
吕洪波 ;
任晓辉 ;
杨超 .
地质论评, 2006, (03) :379-385+437
[7]   锅穴一定是第四纪冰川的标志吗? [J].
周尚哲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117-125
[8]   “冰臼”成因争鸣——以克什克腾旗青山岩臼群为例 [J].
章雨旭 .
地质论评, 2005, (06) :680+712-680
[9]   山东新泰青云低山区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J].
吕洪波 ;
杨超 .
地质论评, 2005, (05) :130-130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谈“冰臼”与“壶穴” [J].
施雅风 .
热带地理, 2002, (0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