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再源断裂带中段晚更新世以来的走滑活动

被引:9
作者
沈晓明
李德文
孙昌斌
康艳蕊
刘睿
张亚娇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鹤庆–洱源断裂; 晚更新世; 左旋走滑; 青藏高原隆升; 块体旋转;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16.01.003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鹤庆–洱源断裂带是滇西北活动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质、特征和活动历史的研究可为区域地震活动评价和震害防御提供依据,也可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历史和方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鹤庆–洱源断裂带中段基岩山区的室内外调查和研究,结合光释光和14C定年,初步查明该段断裂具有复杂的空间展布格局,由多条左旋走滑性质的分支断裂构成,它们共同吸收了断裂带在鹤庆盆地南端与洱源盆地北端之间的走滑分量;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局部地段兼具正断或逆冲性质;剖面地层断错和覆盖关系表明该段断裂在晚更新世活动强烈,现有证据表明最新活动时代约为距今2万年。结合区域构造环境,作者认为鹤庆–洱源断裂带中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是对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响应,其左旋走滑符合滇中次级块体顺时针转动模型,是块体旋转在角端的局部应变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成钾地质条件分析 [J].
杨尖絮 ;
尹宏伟 ;
张震 ;
郑绵平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3, 37 (04) :633-640
[2]   山西应县护驾岗冲洪积台地地层光释光年龄及其指示意义 [J].
赵俊香 ;
于慎谔 .
中国地震, 2012, 28 (03) :277-284
[3]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破裂方式 [J].
程丰 ;
李德威 ;
Jerry Bartholomew ;
罗文行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2, 36 (01) :69-75
[4]   滇西北丽江盆地北部区第四纪时期的左旋剪切拉张 [J].
韩竹军 ;
向宏发 ;
虢顺民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04) :356-362
[5]   红河断裂带两侧地震震源机制及构造意义 [J].
朱俊江 ;
詹文欢 ;
丘学林 ;
徐辉龙 ;
唐诚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239-247
[6]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J]. 徐锡伟,闻学泽,郑荣章,马文涛,宋方敏,于贵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7]   川滇菱形块体顺时针转动的构造学与古地磁学证据 [J].
徐锡伟 ;
程国良 ;
于贵华 ;
宋方敏 ;
向宏发 ;
张兰凤 ;
Hagai Ron ;
王洋龙 ;
闻学泽 .
地震地质, 2003, (01) :61-70
[8]   丽江-小金河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左旋逆推运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陆内活动地块横向构造的屏蔽作用 [J].
向宏发 ;
徐锡伟 ;
虢顺民 ;
张晚霞 ;
李洪武 ;
于贵华 .
地震地质, 2002, (02) :188-198
[9]   阿尔金走滑断陷盆地的确定及其与山脉的关系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史仁灯 ;
吴才来 ;
P.Tapponnier ;
万渝生 ;
张建新 ;
孟繁聪 .
科学通报, 2002, (01) :63-67
[10]   滇西北新生代以来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环境影响 [J].
李峰 ;
薛传东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 (02)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