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红花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对脑血管疾病网络的调控作用

被引:12
作者
赵琴琴 [1 ]
李翔 [2 ]
曾美玲 [1 ]
黄晓蕾 [1 ]
虞和永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药剂科
[2]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药理教研室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脑血管疾病网络; 网络分析; 成分-靶点网络; 红花注射液; 生物学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理念和网络分析技术研究红花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对脑血管疾病网络的调控作用。方法整合HPRD和BioGRID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为网络构建提供基础。利用公共数据库RGD中脑血管疾病相关基因构建疾病网络。全面收集PubMed中红花注射液5个主要活性成分的靶点信息,提取成分-靶点关系,整合脑血管疾病网络构建成分-靶点网络。运用网络拓扑学属性分析、子簇聚类算法及网络GO富集分析,发现成分-靶点网络的关键靶点、生物学途径及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成分-靶点网络含有940个节点,2 360条连接。MCODE分析得到28个子簇,其中节点数≥3的子簇有18个,对得分≥3的6个子簇开展BinGO分析,发现子簇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有生物大分子合成及代谢、神经再生、凋亡、血管生成、免疫炎症反应、缺氧应激响应等,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槲皮素可能通过协同抗凋亡的作用发挥抗脑血管疾病作用。结论本实验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从分子网络层面揭示了红花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抗脑血管疾病的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模式及成分间存在的协同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02 / 14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延胡索抗糖尿病作用及初步验证研究 [J].
虞希冲 ;
杨伟 ;
吴波拉 ;
杨元宵 ;
李昌煜 .
中国药学杂志, 2014, 49 (11) :913-918
[2]   山奈酚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星型胶质细胞和轴突的影响 [J].
余录 ;
胡光强 ;
李永杰 ;
陈碧琼 .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4, 37 (02) :179-181
[3]   中药网络药理学:理论、方法与应用(英文) [J].
李梢 ;
张博 .
中国天然药物, 2013, 11 (02) :110-120
[4]   红花注射液有效成分的确定及不同厂家中量效关系的比较 [J].
刘倩 ;
陈晨 ;
戴忠 ;
张媛 ;
贺庆 ;
胡晓茹 ;
高华 .
药物分析杂志, 2012, (07) :1158-1161
[5]   红花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陈梦 ;
赵丕文 ;
孙艳玲 ;
孙丽萍 .
环球中医药, 2012, 5 (07) :556-560
[6]  
复方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J]. 李翔,吴磊宏,范骁辉,张伯礼,高秀梅,王毅,程翼宇.中国中药杂志. 2011(21)
[7]   HPLC-DAD-ESI-MS~n法研究红花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脱水红花黄色素B的稳定性及降解过程(英文) [J].
范莉 ;
濮润 ;
赵海誉 ;
刘璇 ;
马超 ;
王宝荣 ;
果德安 .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1, 20 (01) :47-56
[8]  
论建立基于网络生物学的现代中药创制方法学[J]. 王毅,高秀梅,张伯礼,程翼宇.中国中药杂志. 2011(02)
[9]   红花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 [J].
刘燕 ;
于健东 ;
戴忠 ;
林瑞超 .
药物分析杂志, 2010, 30 (09) :1732-1734
[10]   红花注射液黄酮醇类成分含量测定及特征图谱研究 [J].
窦春艳 ;
秦雪梅 ;
董红红 ;
张军 ;
郭小青 ;
张丽增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 29 (21) :1846-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