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辐射通量特征

被引:9
作者
王旭 [1 ]
周国逸 [1 ]
孙阁 [1 ]
张德强 [1 ]
闫俊华 [1 ]
赵辉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南亚热带; 针阔混交林; 辐射通量;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6.05.006
中图分类号
S716 [森林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该文分析了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各辐射分量:下行短波辐射(RSd)、上行短波辐射(RSu)、下行长波辐射(RLd)和上行长波辐射(RLu)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各辐射分量日总量的大小顺序为:RLu(36.34 MJ/(m2.d))>RLd(32.43 MJ/(m2.d))>>RSd(12.46 MJ/(m2.d))>RSu(0.98 MJ/(m2.d)),长波辐射的变异系数(CV)远小于短波辐射,而波长相同时上行辐射的CV小于下行辐射.除RLd外,其余3种辐射的月均通量呈单峰形变化.RSd与RSu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均呈规则的单峰曲线,而RLd和RLu的日均变化则大致呈波浪形.全年系统辐射支出中RLu为80.7%,RSu仅占2.2%,RLu在辐射平衡中的作用远超过以往强调最多的RSu.日尺度上,2003年反射率η的平均值为8.3%.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影响η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与旱季相比,雨季两种长波辐射的相关性高,数值也更接近.在较大时间尺度(1个月)上,净辐射(Rn)与RLu相关性最好,而在较小的时间尺度(≤1 d)上,Rn与RSd相关性最好,故在考察辐射通量间相互关系时,应充分注意尺度效应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太阳辐射特征研究 [J].
张一平 ;
窦军霞 ;
于贵瑞 ;
赵双菊 ;
宋清海 ;
孙晓敏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5) :17-25
[2]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热力效应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J].
张一平 ;
赵双菊 ;
窦军霞 ;
刘玉洪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4) :1-7
[3]   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三维空间分布的测定和分析 [J].
王锡平 ;
李保国 ;
郭焱 ;
翟志席 .
作物学报, 2004, (06) :568-576
[4]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辐射特征与热量平衡规律研究 [J].
王兵 ;
崔向慧 ;
包永红 .
林业科学, 2004, (03) :26-32
[5]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的初步研究 [J].
刘允芬 ;
宋霞 ;
刘琪璟 ;
陈永瑞 ;
沈艳 .
江西科学, 2003, (03) :183-188
[6]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反射率特征 [J].
关德新 ;
金明淑 ;
徐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2) :1544-1546
[7]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小气候特征分析 [J].
闫俊华 ;
周国逸 ;
韦琴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05) :397-404
[8]   小良试验站三种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的研究 [J].
周国逸 ;
余作岳 ;
彭少麟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9, (02) :93-101
[9]   鹤山人工林的辐射能环境研究 [J].
任海 ;
彭少麟 ;
不详 .
生态科学 , 1997, (01) :24-31
[10]   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 [J].
蔡锡安 ;
任海 ;
彭少麟 ;
余作岳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7, (01) :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