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辐射通量特征
被引:9
作者:
王旭
[1
]
周国逸
[1
]
孙阁
[1
]
张德强
[1
]
闫俊华
[1
]
赵辉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南亚热带;
针阔混交林;
辐射通量;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6.05.006
中图分类号:
S716 [森林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该文分析了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各辐射分量:下行短波辐射(RSd)、上行短波辐射(RSu)、下行长波辐射(RLd)和上行长波辐射(RLu)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各辐射分量日总量的大小顺序为:RLu(36.34 MJ/(m2.d))>RLd(32.43 MJ/(m2.d))>>RSd(12.46 MJ/(m2.d))>RSu(0.98 MJ/(m2.d)),长波辐射的变异系数(CV)远小于短波辐射,而波长相同时上行辐射的CV小于下行辐射.除RLd外,其余3种辐射的月均通量呈单峰形变化.RSd与RSu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均呈规则的单峰曲线,而RLd和RLu的日均变化则大致呈波浪形.全年系统辐射支出中RLu为80.7%,RSu仅占2.2%,RLu在辐射平衡中的作用远超过以往强调最多的RSu.日尺度上,2003年反射率η的平均值为8.3%.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影响η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与旱季相比,雨季两种长波辐射的相关性高,数值也更接近.在较大时间尺度(1个月)上,净辐射(Rn)与RLu相关性最好,而在较小的时间尺度(≤1 d)上,Rn与RSd相关性最好,故在考察辐射通量间相互关系时,应充分注意尺度效应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