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夏季土壤有机质及砾石影响水热传输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13
作者
马琴 [1 ,2 ]
刘新 [1 ]
李伟平 [3 ]
丁宝弘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CoLM模式; 有机质砾石; 参数化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和砾石含量较高的特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参数化方案以描述土壤有机质和砾石对土壤导热率、导水率的影响。通过对通用陆面模式CoLM中的土壤水、热参数化方案以及地表蒸发阻抗三方面的逐步改进,对青藏高原藏东南站和纳木错站两种不同下垫面进行单点数值模拟分析。对比原方案与最终优化方案的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的CoLM模式对藏东南站土壤湿度模拟性能明显提高,平均偏差减小到0.04,而对纳木错站浅层20 cm以上土壤湿度的模拟偏差略微增大。新方案在藏东南站对土壤内部温度的模拟改善较为显著,平均偏差减小了0.2°C;而在纳木错站40 cm以上有所改进。新参数化方案较好地模拟了两个观测站表面能量通量的时间变化,纳木错站7、8月份的潜热通量改进尤为明显,比原方案减少大约20 W m-2,与观测结果较为接近。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5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青藏高原地区不同下垫面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李燕 ;
刘新 ;
李伟平 .
高原气象, 2012, 31 (03) :581-591
[2]  
Parameterizing soil organic carbon’s impacts on soil porosity and thermal parameters for Eastern Tibet grasslands[J]. CHEN YingYing1*, YANG Kun1, TANG WenJun1,2, QIN Jun1 & ZHAO Long1,2 1Key Laboratory of Tibetan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Land Surface Processes,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2(06)
[3]   干旱区陆面过程模型参数优化和地气相互作用特征的模拟研究 [J].
房云龙 ;
孙菽芬 ;
李倩 ;
陈文 .
大气科学, 2010, 34 (02) :290-306
[4]   通用陆面模式对土壤质地和亮度的敏感性分析 [J].
梁晓 ;
戴永久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13 (05) :585-597
[5]   CoLM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BJ站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 [J].
罗斯琼 ;
吕世华 ;
张宇 ;
胡泽勇 ;
马耀明 ;
李锁锁 ;
尚伦宇 .
高原气象, 2008, (02) :259-271
[6]   青藏高原西部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分析 [J].
王澄海 ;
师锐 .
冰川冻土, 2007, (01) :73-81
[7]   青藏高原地表热力异常与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J].
赵勇 ;
钱永甫 .
大气科学, 2007, (01) :145-154
[8]   土壤砾石的分布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J].
李燕 ;
高明 ;
魏朝富 ;
刘吉振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5) :271-276
[9]   通用陆面模式CLM在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验证试验 [J].
刘少锋 ;
林朝晖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3) :406-421
[10]   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入渗影响研究进展 [J].
符素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1) :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