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族主义运动中的米姆式传播与共意动员

被引:76
作者
郭小安 [1 ]
杨绍婷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网络民族主义; 米姆式传播; 强势米姆; 共意动员;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6.11.004
中图分类号
D08 [其他政治理论问题];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民族主义运动基于共同的情感记忆和价值诉求,容易获得大众认同和官方支持,是共意性社会运动的典型,然而,现实中网络民族主义运动却常以冲突性方式出现,有时还与"民粹主义"相结合,导致攻击目标的转移与泛化。"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它通过组织分工的方式完成米姆符号(表情包)的大规模生产,将情感表达隐藏在戏谑化的符号中,利用"强势米姆"等手段实现"注意力占领",达到视觉上的示威效应,同时还使用了"交际导向型米姆"实现情感沟通和共意动员。但是此事件也难以克服米姆式传播的缺陷:万人刷屏的人海战术对人力、物力、组织动员方面构成巨大挑战;对图像的选择性记忆和对文字的选择性过滤容易使参与者陷入图像狂欢;分属于不同的数字米姆亚文化背景阻碍了双方的深度交流和政治沟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米姆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为网络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一种新的动员模式,是视觉传播时代青年群体集体行动的新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74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2]   网络社群的政治参与与集体行动——以FB“表情包大战”为例 [J].
汤景泰 .
新闻大学, 2016, (03) :96-101+151
[3]   从“帝吧出征”事件看网络粉丝社群的政治表达 [J].
陈子丰 ;
林品 .
文化纵横, 2016, (03) :86-92
[4]   网络民粹主义国际与国内危害 [J].
刘强 .
人民论坛, 2016, (13) :34-36
[5]   “互联网+”缘何爆红?——基于网络流行语舆情表征的互文性解读 [J].
曾润喜 ;
魏冯 .
情报杂志 , 2016, (04) :55-59
[6]   网络强势语言模因传播力的学理阐释 [J].
曹进 ;
靳琰 .
国际新闻界, 2016, 38 (02) :37-56
[7]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迷因 [J].
窦东徽 ;
刘肖岑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6) :38-48
[8]   网络舆论与中国外交的互动——基于东亚网络民族主义案例的考察 [J].
赵瑞琦 ;
杨子洁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 (03) :25-30
[9]   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的困境与破解路径——以2012年重大群体性事件为例 [J].
于建嵘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0 (04) :1-8
[10]   影像话语的抗争——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 [J].
石义彬 ;
吴鼎铭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 66 (04) :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