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6年中国PM2.5时空格局

被引:13
作者
何映月
张松林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时空格局; PM2.5浓度; 中国;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0.0367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本文在检验PM2.5遥感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使用标准偏差分析、Hurst指数、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检验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在像元尺度上研究了2000~2016年中国PM2.5浓度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PM2.5的浓度东部高,多年平均值为30.21μg/m3,西部低,多年平均值为4.37μg/m3,东西两侧差异巨大.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PM2.5的浓度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但西部地区变化较为平缓.PM2.5污染严重的区域分布在人口多且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2)在时间序列上,以2007年为界,PM2.5的年变化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从2000~2007期间我国的PM2.5浓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0.95μg/m3,2007~2016年PM2.5浓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15μg/m3;(3)稳定性:PM2.5浓度的稳定性在空间上差异显著,整体呈现出西部较稳定、东部不稳定的分布状态.东部极不稳定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中部,长江中下游平原;(4)持续性:中国PM2.5持续性特征以弱反持续为主,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预测未来PM2.5的变化规律与目前相反.其次弱持续性分布的区域较广,主要分布在山地、高原及高寒地区,说明这一区域未来PM2.5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又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5)人口暴露分析:分析不同PM2.5浓度级别上的人口百分比,发现2016年中国有52%的人口生活在PM2.5浓度年平均值为35μg/m3以上的环境中,还有14.38%的人暴露在PM2.5年均浓度值为60μg/m3以上的环境中.
引用
收藏
页码:3284 / 329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PM2.5人口暴露风险时空格局 [J].
张亮林 ;
潘竟虎 .
中国环境科学, 2020, 40 (01) :1-12
[2]   四川盆地PM与PM高分辨率时空分布及关联分析 [J].
汤宇磊 ;
杨复沫 ;
詹宇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9, (12) :4950-4958
[3]  
长江经济带PM2.5分布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黄小刚,赵景波,曹军骥,辛未冬.环境科学. 2020(03)
[4]   京津冀地区PM时空变异性规律研究 [J].
程蕊 ;
许甜甜 ;
朱琳 ;
郑丽萍 ;
李蕙君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0 (05) :64-72
[5]   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曾浩 ;
丁镭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3 (05) :724-734
[6]   盘锦市夏冬季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J].
国纪良 ;
姬亚芹 ;
马妍 ;
王士宝 ;
张蕾 ;
李越洋 ;
赵静琦 .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 (08) :3201-3206
[7]   1998~2016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PM2.5污染时空格局 [J].
郑保利 ;
梁流涛 ;
李明明 .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 (05) :1909-1919
[8]  
中国城市扩张及空间特征变化对PM2.5污染的影响[J]. 王桂林,张炜.环境科学. 2019(08)
[9]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J].
郭政 ;
陈爽 ;
董平 ;
陆玉麒 .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 (03) :1323-1335
[10]   2001~2015年中国城镇化与PM2.5浓度时空关联特征 [J].
许珊 ;
邹滨 ;
宫俊霞 .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 (02) :469-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