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港口内陆空间可达性综合测度

被引:14
作者
韩增林
尚颜颜
郭建科
王绍博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港口内陆空间; 可达性; 重力模型; 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651 [港口总体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1505 ; 082401 ;
摘要
为明确港口内陆空间可达程度,基于改进的重力模型及GIS网络分析技术对东北地区2002年和2013年港口内陆空间可达性进行综合测度。结果显示:(1)大连港与营口港2年的内陆空间可达性均处于领军地位,营口港增长势头强劲并超越大连港,锦州港紧随大连港之后,丹东港后来居上,盘锦港和葫芦岛港稍显落后,与传统测度指标下呈现的立体"n"型特征对比鲜明。(2)空间上六大港口内陆空间可达性沿哈大交通线延伸衰减,省会城市或资源型城市的港口内陆空间可达性出现"飞地"特征,各港口至辽西及蒙东地区可达性均有显著提高。(3)港—腹交通成本阻力促使港口内陆空间可达性基本格局的形成,重要交通线和港—腹综合"质量"促进这一基本格局发生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02 / 51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供需市场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景点可达性的分析 [J].
郭建科 ;
王绍博 ;
王辉 ;
刘天宝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4) :505-514
[2]   中国对外贸易的海运可达性评价 [J].
杨忠振 ;
郭利泉 .
经济地理, 2016, 36 (01) :97-104
[3]   基于内外联系的双核型区域交通可达性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J].
郭建科 ;
王丹丹 ;
王利 ;
董晓菲 .
经济地理, 2015, 35 (11) :71-77+84
[4]   辽宁省港口体系时空演化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 [J].
董晓菲 ;
韩增林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5, (03) :27-33
[5]   重力模型参数空间差异研究——以中国城市间铁路客流为例 [J].
郑清菁 ;
戴特奇 ;
陶卓霖 ;
张萌萌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12) :1659-1665
[6]   环渤海地区港口煤炭运输格局演变和动力机制 [J].
王伟 ;
王成金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11) :1916-1929
[7]   南沙岛礁及周边港口可达性评价模型研究 [J].
石伟 ;
苏奋振 ;
周成虎 ;
吴文周 .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1510-1520
[8]   海岛空间可达性评价模型研究 [J].
王杰 ;
陈卓 .
经济地理, 2014, 34 (09) :74-79
[9]   基于腹地划分的中国城市群空间影响范围识别 [J].
潘竟虎 ;
刘伟圣 .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03) :352-360
[10]   世界海运网络可达性对比研究 [J].
李振福 ;
李贺 ;
徐梦俏 ;
史砚磊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14, 40 (01)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