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流动儿童师生关系及其校园适应

被引:11
作者
吴新慧 [1 ,2 ]
机构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2] 杭州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师生关系; 校园适应; 融合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56 [师生关系];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基于融合教育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探讨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及其对流动儿童校园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部分流动儿童与教师间的师生关系良好,但存在性别和就读年级的差异。师生关系影响流动儿童的教学活动参与、学习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教师转变态度接纳流动儿童、转变角色构建朋友型师生关系、关注初中后教育需求建立稳固型师生关系都是融合教育中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职业能力面临新挑战 [J].
黄兆信 ;
郭丽莹 .
教育科学, 2010, 26 (02) :12-15
[2]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比较研究 [J].
李晓巍 ;
邹泓 ;
王莉 .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09) :81-86
[3]   教师接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公立学校的一个视角 [J].
许传新 .
中国青年研究, 2009, (07) :47-50+79
[4]   流动人口子女公立学校适应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J].
许传新 .
青年研究, 2009, (03) :18-26+94
[5]   社区:融合教育实施的重要场域 [J].
黄兆信 ;
万荣根 .
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3) :79-81
[6]   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 [J].
李小青 ;
邹泓 ;
王瑞敏 ;
窦东徽 .
心理科学, 2008, (04) :909-913
[7]   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行为的关系 [J].
曲可佳 ;
邹泓 ;
李晓巍 .
中国特殊教育, 2008, (07) :50-55
[8]   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 [J].
邹泓 ;
屈智勇 ;
叶苑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4) :77-82
[9]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师生关系特点的比较研究 [J].
谢尹安 ;
邹泓 ;
李小青 .
中国教育学刊, 2007, (06) :9-12
[10]   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 [J].
方俊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03) :3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