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成岩晚期白云石溶解作用

被引:10
作者
张俊 [1 ]
蔡镠璐 [2 ]
向雷 [2 ]
蔡春芳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
[2] 不详
关键词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白云石溶解;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飞仙关组; 川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进行了岩石薄片观察及碳、氧、锶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开江-梁平陆棚东北侧优质储层并不发育方解石白云石化后所应该产生的晶间孔,相反主要发育白云石粒间溶孔或粒间扩大溶孔。这些溶孔可与轻碳同位素的方解石紧密共生,并且分布在储层沥青与白云石晶体之间,应该是在沥青形成后白云石的溶解所致。而西南侧缺乏白云岩,这一成因的孔隙也不发育。在酸性条件下,东北侧的白云石与硬石膏或天青石发生溶解作用,产生MgSO4中间产物。而MgSO4易于被烃类所还原产生H2S,进一步促使白云石、硬石膏和天青石的溶解,沉淀了孔洞的充填巨晶嵌晶方解石,并在局部位置净增大了孔隙。这一成因机理很好地解释了东北侧与西南侧储层物性的差异,MgSO4很可能是自然界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的主要中间反应物。
引用
收藏
页码:599 / 6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川东北盘龙洞长兴组-飞仙关组白云岩化特征及成因 [J].
陈琪 ;
胡文瑄 ;
李庆 ;
朱井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1) :84-93
[2]   川东北地区大中型气藏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J].
王强 ;
徐立恒 ;
陈践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6) :867-872+881
[3]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各沉积相带储层特征 [J].
王正和 ;
郭彤楼 ;
谭钦银 ;
王瑞华 ;
程锦翔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1) :56-63
[4]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油气藏H2S由TSR和TDR两种方式形成 [J].
郑冰 ;
腾格尔 ;
张建勇 ;
高仁祥 ;
刘文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6) :847-856
[5]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以宣汉-达县及元坝区块为例 [J].
郭彤楼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5) :620-631
[6]   川中地区飞仙关组高能鲕滩储层地震预测 [J].
彭才 ;
张延充 ;
梅燕 ;
普平文 ;
曾宏 ;
何刚 .
石油物探, 2010, 49 (05) :504-508+19
[7]   川东北地区酸性气体中CO2成因与TSR作用影响 [J].
刘全有 ;
金之钧 ;
高波 ;
张殿伟 ;
胡安平 ;
杨春 ;
李剑 .
地质学报, 2009, 83 (08) :1195-1202
[8]   川东北普光地区与塔中地区深部礁滩体优质储层的对比研究 [J].
赵雪凤 ;
朱光有 ;
张水昌 ;
刘钦甫 .
沉积学报, 2009, 27 (03) :390-403
[9]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成岩作用的影响 [J].
黄思静 ;
胡作维 ;
邹明亮 ;
冯文立 ;
王春梅 ;
郜晓勇 ;
王庆东 .
沉积学报, 2007, (06) :815-824
[10]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何颋婷 ;
宋蜀筠 .
沉积学报, 2007, (06) :83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