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3年中国雷暴气候特征及东亚夏季风影响研究

被引:20
作者
王学良
余田野
汪姿荷
张科杰
机构
[1] 湖北省防雷中心
关键词
雷暴气候;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小波分析; 夏季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61―2013年我国722个气象台站雷暴日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年雷暴日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雷暴区可分为北方中雷区、南方多雷区、高原多雷区和西北少雷区四个区域;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季居中,春季比秋季多,冬春季雷暴主要发生在南方区,夏秋季主要发生在高原区。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在波动中总体呈减少趋势,有97.9%以上的台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整体上南方区比北方区减少幅度要大。全国及各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变化主要存在10~13 a和18 a左右的长周期振荡,同时在不同年代存在4~8 a短周期振荡。从2013年以来,我国及各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处于相对较多时期。夏季风强度指数与全国4—9月平均雷暴日数存在较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8 9,达0.001极显著水平;强夏季风年4—9月雷暴日数比弱夏季风年平均多25%以上。东亚夏季风减弱与我国年雷暴日数减少呈极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71 / 48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1980-2010年中国南方雷暴频次的统计特征及其变化 [J].
李桑 ;
龚道溢 .
高原气象, 2015, 34 (02) :503-514
[2]   近10a长三角地区雷暴天气统计分析 [J].
陈雷 ;
戴建华 ;
汪雅 .
暴雨灾害, 2015, 34 (01) :80-87
[3]   雷电定位系统与人工观测雷暴日数统计比较 [J].
王学良 ;
张科杰 ;
张义军 ;
朱传林 .
应用气象学报, 2014, 25 (06) :741-750
[4]   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J].
巩崇水 ;
曾淑玲 ;
王嘉媛 ;
张博凯 ;
尚可政 ;
王式功 .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1442-1449
[5]   我国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 [J].
王学良 ;
余田野 ;
朱传林 ;
杜良敏 ;
刘学春 .
热带地理, 2013, 33 (01) :13-20
[6]  
Thunder Events in China: 1980-2008[J]. ZHENG Lin-Lin~1,2,SUN Jian-Hua~1,and WEI Jie~1 1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04)
[7]   辽宁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孙丽 ;
于淑琴 ;
李岚 ;
唐亚平 ;
刘晓娜 ;
息涛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1) :59-62
[8]   2000—2007年陕西省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李润强 ;
王洁 ;
赵东 ;
任建芳 .
暴雨灾害, 2009, 28 (01) :88-91
[9]   中国雷电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J].
林建 ;
曲晓波 .
气象, 2008, (11) :22-30+129
[10]   海南雷暴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分析 [J].
郭冬艳 ;
辛吉武 ;
吴胜安 ;
姜涛 ;
杨昌贤 ;
陈红 .
气象科技, 2008, (04) :4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