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域低温剥露作用:基于(U-Th)/He和裂变径迹年代学数据的模拟

被引:3
作者
丁汝鑫
周祖翼
许长海
刘玉柱
程昊
徐斐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别山; 裂变径迹; (U-Th)/He; 模拟; 剥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大别山高温剥露作用研究已相当成熟,而白垩纪特别是晚白垩世以来的区域低温剥露研究还比较薄弱,低温年代学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依据大别山现有岩浆岩与变质岩的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U-Th)/He数据,综合考虑热传导、热对流、地形及放射性热产生等因素对地温场造成的影响,应用Mancktelow法和Braun法,系统地对整个区域的低温年代学测年结果进行剥露速率计算,获得了大别山白垩纪以来尤其是晚白垩世以来的剥露速率等值线图以及区域差异剥露趋势.大别山白垩纪以来天堂寨地区及郯庐断裂带南部剥露速率(0.08~0.10 km/Ma)大于大别山其他地区(0.04~0.07 km/Ma).这种区域差异剥露可能与NNE向断裂系区域差异走滑引发的构造推隆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89 / 6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别造山带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代学研究 [J].
许长海 ;
周祖翼 ;
P.Van Den Haute ;
R.A.Donelick ;
J.De Grave ;
马昌前 ;
P.W.Reiners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7) :622-634
[2]   大别山天堂寨地区晚白垩世以来剥露历史的(U-Th)/He和裂变径迹分析证据 [J].
周祖翼 ;
许长海 ;
P.W.Reiners ;
杨凤丽 ;
R.A.Donelick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06) :598-602
[3]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 [J].
王清晨 ;
林伟 .
地学前缘, 2002, (04) :257-265
[4]   大别山造山带白垩纪热窿伸展作用——锆石(U-Th)/He年代学证据 [J].
周祖翼 ;
Peter W.Reiners ;
许长海 ;
廖宗廷 ;
杨凤丽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7) :93-96
[5]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方法探讨东大别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抬升样式 [J].
吴堑虹 ;
刘顺生 ;
G.A.Wagner ;
R.Jonckheere .
核技术, 2002, (07) :531-536
[6]   中国大陆地壳和岩石圈铀、钍、钾丰度的大地热流约束 [J].
汪洋 ;
汪集旸 ;
邓晋福 ;
熊亮萍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 (03) :21-30
[7]   中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特征 [J].
何丽娟 ;
胡圣标 ;
汪集旸 .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9) :72-75
[8]   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J].
王国灿 ;
杨巍然 .
地球科学, 1998, (05) :27-33
[9]   大别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与动力学 [J].
董树文 ;
吴宣志 ;
高锐 ;
卢德源 ;
李英康 ;
何义权 ;
汤加富 ;
曹奋扬 ;
侯明金 ;
黄德志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3) :349-361
[10]  
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J]. 陈江峰,谢智,刘顺生,李学明,K.A.Foland.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