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2007年1—12月连续12个航次对深澳湾内网箱养殖区、太平洋牡蛎养殖区以及龙须菜-太平洋牡蛎混养区域等不同养殖水体每月一次的监测结果,分析了该养殖海区NH4-N、PO4-P等主要水化因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对深澳湾水体进行了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深澳湾水域NH4-N、PO4-P的空间变化情况与地理位置和养殖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湾外的S1站由于具有良好的水体交换条件,因此调查期间S1站的NH4-N、PO4-P在整个海区均为最低值;网箱养殖区的S5站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故该水域的NH4-N、PO4-P在整个海区内最高;S3站的低NH4-N、低PO4-P与其所养殖的龙须菜对营养盐的吸收有关,而同样是龙须菜养殖区的S2站,由于其所处位置水体较浅且正好位于两股海流的汇集处,水动力条件较好,因此S2站的NH4-N的含量较S3高一些。NH4-N、PO4-P的时间变化主要与养殖活动的季节性有关,如在龙须菜生长旺盛的春夏季节,水体中的NH4-N、PO4-P就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在9—11月,整个海区内的养殖以太平洋牡蛎与石斑鱼为主,因此这一季节的高氨高磷主要与养殖过程中的投饵有关。DIN组成中以NO3-N为主,占到了DIN总量的73.5%,其次是NH4-N,为21.0%。在整个调查期间,深澳湾整体水质良好,5个站点均达到了国家海水水质二类标准,12个月份中有9个月份的DIN和PO4-P达到了国家二类水质要求。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深澳湾养殖区各个监测站位的海水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均处于2—3之间,属于P限制型中度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