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格达山晚中生代以来的差异剥露史

被引:39
作者
汪新伟 [1 ]
汪新文 [2 ]
马永生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分析; 差异剥露; 晚中生代以来; 博格达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博格达山山前不同构造带内9个砂岩样品的裂变径迹分析与热史模拟表明,博格达山浅部造山过程以前展式(盖层滑脱带内)与后展式(基底卷入带内)同时发育的逆冲构造扩展模式为特征;博格达山晚中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抬升作用主要发生在155~135Ma、90~70Ma、约40Ma和约10Ma等4期,其隆升剥蚀史主要经历了燕山早期的初始整体隆升(剥蚀量为0.83~1.2km)、燕山晚期的缓慢抬升(剥蚀量为0.68~0.83km)和喜马拉雅晚期的急剧差异隆升-剥露(逆冲推覆带的剥蚀量约为5.0km、基底卷入带的剥蚀量为1.82~3.18km、盖层滑脱带的剥蚀量为2.73km)等3个阶段,其中盖层滑脱带因剥露作用启动的时间较晚而表现为冷却速率快、剥蚀速率高。博格达山晚中生代以来的变形作用与亚洲南缘多期地体的碰撞增生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507 / 151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新疆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汪新伟 ;
汪新文 ;
马永生 .
现代地质, 2007, (01) :116-124
[2]   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来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J].
徐学义 ;
李向民 ;
马中平 ;
夏林圻 ;
夏祖春 ;
彭素霞 .
地质学报, 2006, (08) :1168-1176
[3]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碎屑成分特征及其对构造属性、盆山格局的指示意义 [J].
方世虎 ;
郭召杰 ;
吴朝东 ;
张志诚 ;
王美娜 ;
袁庆东 .
地质学报, 2006, (02) :196-209
[4]   中、新生代天山隆升过程及其与准噶尔、阿尔泰山比较研究 [J].
郭召杰 ;
张志诚 ;
吴朝东 ;
方世虎 ;
张锐 .
地质学报, 2006, (01) :1-15
[5]   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白垩纪以来剥露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朱文斌 ;
舒良树 ;
万景林 ;
孙岩 ;
王锋 ;
赵忠岩 .
地质学报, 2006, (01) :16-22
[6]  
新疆博格达山裂变径迹年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沈传波,梅廉夫,刘麟,汤济广,周锋.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2)
[7]   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 [J].
陈发景 ;
汪新文 ;
汪新伟 .
地学前缘, 2005, (03) :77-89
[8]   新疆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的地层学标定 [J].
张传恒 ;
刘典波 ;
张传林 ;
王自强 ;
余琪祥 .
地学前缘, 2005, (01) :294-302
[9]   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J].
舒良树 ;
朱文斌 ;
王博 ;
M.Faure ;
J.Charvet ;
D.Cluzel .
岩石学报, 2005, (01) :27-38
[10]   新疆博格达山分段及深浅构造转换关系 [J].
李涛 ;
王宗秀 ;
周高志 ;
柳永清 ;
李寅 .
地学前缘, 2004, (03) :1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