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古环境及古气候信息

被引:13
作者
邓兵
吴国瑄
李从先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古土壤; 孢粉; 古环境; 晚第四纪; 长江三角洲;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3.02.001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孢粉、藻类、有孔虫等古生物综合分析方法,对比土壤微形态、沉积磁组构分析结果,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层记录的古环境信息。结果表明,古土壤是海平面变化、气候、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古土壤堆积阶段,海水已退出本地区,气候温暖而湿润,河漫滩经常受洪水淹没积水,多次滞水与暴露环境的交替,形成了淡水藻类与陆生植物互为消长的特殊生物组合特征。这一时期沉积与暴露成壤作用反复交替,古土壤形成了多个粘粒胶膜淀积层。此期相当于末次间冰阶向末次盛冰期过渡及海平面下降的时期,沉积后进入了持续成土阶段,海平面变得更低,气候变干,地下水面降低,古土壤已不能被淹没,持续暴露成壤,这一时期逐渐接近末次盛冰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