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敖仑花斑岩铜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30
作者
舒启海
蒋林
赖勇
鲁颖淮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床; 铼-锇等时线年龄; 流体包裹体; 敖仑花; 西拉沐伦钼矿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3 [脉岩、浅成岩(次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敖仑花铜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拉沐伦钼矿带,是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对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129.4±3.4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根据成矿中的流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阶段以发育石英-黄铁矿脉为标志,中阶段是主要的成矿阶段,以发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为标志。这两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330~430℃和250~350℃,盐度分别为1.06~>58.41 wt%NaCl eqv和0.88wt%~48.21 wt%NaCl eqv,两个阶段均为多种类型包裹体密切共生,均一温度接近而盐度相差悬殊,且两个阶段的包裹体均一方式多样,这些特征指示了这两个阶段的流体皆发生过沸腾作用。晚阶段以发育石英-碳酸盐细脉为标志,只有少量黄铁矿沉淀,该阶段仅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270℃.盐度低,范围为0.71 wt%~8.41 wt%NaCl eqv。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早、中阶段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为H2O和CO2,而晚阶段气相中只含H2O。总体来看,初始流体可能直接来自岩浆房中岩浆流体的上涌,具有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和富CO2等特点,在430℃和350℃时流体发生了两次沸腾作用,致使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流体氧逸度降低,CO2逃逸,到了晚期,流体包裹体中基本不再含有子晶和CO2。
引用
收藏
页码:2601 / 26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31]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的高温高盐高氧化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证据 [J].
李光明 ;
李金祥 ;
秦克章 ;
张天平 ;
肖波 .
岩石学报, 2007, (05) :935-952
[32]   斑岩铜矿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J].
姚春亮 ;
陆建军 ;
郭维民 ;
袁林 ;
李伟 .
矿床地质, 2007, (02) :221-229
[33]   江西永平铜矿下盘网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J].
倪培 ;
田京辉 ;
朱筱婷 ;
凌洪飞 ;
蒋少涌 ;
顾连兴 .
岩石学报, 2005, (05) :1339-1346
[34]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床多期流体演化与成矿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J].
谢玉玲 ;
侯增谦 ;
徐九华 ;
杨志明 ;
徐文艺 ;
何建平 .
岩石学报, 2005, (05) :1409-1415
[35]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期成岩成矿作用的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J].
祝洪臣 ;
张炯飞 ;
权恒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4) :436-442
[36]   东北地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 [J].
祁进平 ;
陈衍景 ;
Franco Pirajno .
矿物岩石, 2005, (02) :47-59
[37]   高温密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准确测定辉钼矿铼-锇地质年龄 [J].
屈文俊 ;
杜安道 .
岩矿测试, 2003, (04) :254-257+262
[38]   挥发份在夕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形成中的作用 [J].
芮宗瑶 ;
赵一鸣 ;
王龙生 ;
王义天 .
矿床地质, 2003, (02) :141-148
[39]   西藏南木斑岩铜钼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J].
张绮玲 ;
曲晓明 ;
徐文艺 ;
侯增谦 ;
陈伟十 .
岩石学报, 2003, (02) :251-259
[40]   豫陕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三期流体运移成矿作用 [J].
范宏瑞 ;
谢奕汉 ;
翟明国 ;
金成伟 .
岩石学报, 2003, (02) :26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