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秩序与自由之间:刑法父爱主义之提倡

被引:16
作者
姜涛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二元化犯罪模式; 刑法谦抑主义; 刑法工具主义; 刑法父爱主义;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5.01.020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从价值论上分析,刑法谦抑主义与刑法工具主义分别倚重自由与秩序,前者立足于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因主张刑法在法益保护上只能作为最后手段而显得过于理想化,而后者则侧重于刑法的秩序维护机能,从而规定了大量破坏行政管理秩序的犯罪,存在着权力过度扩张的风险。基于合理地组织对犯罪反应的需要,中国刑法应当倡导一种父爱主义立场,以求刑法干预能够在谦抑主义和工具主义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其中,二元化犯罪模式即是这一立场的集中体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风险刑法的理论逻辑——兼及转型中国的路径选择 [J].
姜涛 .
当代法学, 2014, 28 (01) :80-89
[2]   社会管理创新与经济刑法双重体系建构 [J].
姜涛 .
政治与法律, 2012, (06) :44-52
[3]  
死刑制度变革与工具本位转换.[J].姜涛;.刑法论丛.2011, 03
[4]   行政犯与二元化犯罪模式 [J].
姜涛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 (12) :9-20
[5]   激励、效能、谦抑:二元化犯罪模式的法理审视 [J].
姜涛 .
时代法学, 2010, 8 (03) :20-27
[6]   法律父爱主义与侵权法之失 [J].
吴元元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 (03) :133-147
[7]   犯罪化的思考 [J].
冯军 .
法学研究, 2008, (03) :145-147
[8]  
偏好与理性选择:保守主义人士也能接受的规制——行为经济学与“非对称父爱主义”的案例.[J].科林·凯莫勒;萨缪尔·伊萨查罗夫;乔治·罗文斯坦;特德·奥多诺霍;马修·拉宾;郭春镇;.北大法律评论.2008, 01
[9]   刑法的道德性与政治性 [J].
刘远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7, (05) :47-55
[10]   全球化时代中国废除死刑的发展路径 [J].
姜涛 .
环球法律评论, 2007, (03)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