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被引:57
作者
王守旭
张兴春
秦朝建
石少华
冷成彪
陈衍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普朗斑岩铜矿; 中甸; 滇西北;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7.05.004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通过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谱学研究,发现普朗斑岩铜矿含矿石英脉中广泛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子晶种类复杂,盐类矿物主要有石盐、钾盐、方解石、石膏,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赤铁矿。流体包裹体中发现有4种流体,即高盐度岩浆流体、含CO2低盐度流体、中等盐度流体以及少量低盐度水溶液。高盐度岩浆流体的均一温度范围457~245℃,均一压力范围(259.33~25.43)×105Pa,盐度为34%~54%NaCl,密度为1.12~1.07g/cm3,富含Na、K、Ca、Cu、Fe、CO2、Cl、S等成分。原始岩浆流体可能是由中酸性岩浆上升至中间岩浆房后直接出溶而成,并汇聚在岩浆房的顶部。在甘孜-理塘洋盆的俯冲过程中,岩浆流体在流体内压和洋盆俯冲所产生的主压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间歇性地从岩浆房上涌,为早期岩浆活动(226±3)~(228±3)Ma所形成的岩浆-热液系统提供了持续的矿质和热源。含CO2低盐度流体与高盐度岩浆流体的相分离作用是导致普朗斑岩铜矿主成矿期网脉状-浸染状矿化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67 / 4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高温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及其成因意义
    佘宏全
    李进文
    丰成友
    马东方
    潘桂棠
    李光明
    [J]. 地质学报, 2006, (09) : 1434 - 1447+1491
  • [2]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
    范玉华
    李文昌
    [J]. 中国地质, 2006, (02) : 352 - 362
  • [3] 云南普朗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
    曾普胜
    李文昌
    王海平
    李红
    [J]. 岩石学报, 2006, (04) : 989 - 1000
  • [4] 西藏驱龙斑岩铜矿S、Pb同位素组成:对含矿斑岩与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孟祥金
    侯增谦
    李振清
    [J]. 地质学报, 2006, (04) : 554 - 560
  • [5]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厅宫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杨志明
    谢玉玲
    李光明
    徐九华
    王葆华
    [J]. 矿床地质, 2005, (06) : 584 - 594
  • [6] 西藏冈底斯三处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
    孟祥金
    侯增谦
    李振清
    [J]. 矿床地质, 2005, (04) : 398 - 408
  • [7] 西藏冈底斯中段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徐文艺
    曲晓明
    侯增谦
    陈伟十
    杨竹森
    崔艳合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04) : 301 - 310
  • [8] 中甸晚三叠世图姆沟组岩石化学与构造环境
    黄建国
    张留清
    [J]. 云南地质, 2005, (02) : 186 - 192
  • [9] 云南中甸五村-移山晚三叠世沉积及盆地特征
    尹光侯
    刘星
    邓志祥
    肖玲
    [J]. 云南地质, 2005, (01) : 58 - 66
  • [10] 滇西北中甸斑岩及斑岩铜矿
    曾普胜
    莫宣学
    喻学惠
    侯增谦
    徐启东
    王海平
    李红
    杨朝志
    [J]. 矿床地质, 2003, (04) : 393 -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