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热年代学制约

被引:5
作者
朱晓青 [1 ,2 ]
郭兴伟 [1 ,2 ]
张训华 [2 ,3 ]
侯方辉 [1 ,2 ]
温珍河 [1 ,2 ]
耿威 [1 ,2 ]
王忠蕾 [1 ,2 ]
孙建伟 [1 ,2 ]
祁江豪 [1 ,2 ]
机构
[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2]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年代学; 热史反演; 新生代; 硬碰撞; 构造地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的隆升过程及特征长期以来广存争议.岩体中不同单矿物所记录的中低温热年代学信息适用于揭示较新年代地质体的隆升过程,可以为之提供有效制约.在青藏高原部分岩浆岩与变质岩露头区原位采集15块样品,利用锆石与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热年代学结果为青藏高原中生代末期以来的隆升过程提供约束.其中,所获10块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数据年龄范围为182~33Ma,分别记录了渐新世之前青藏高原内不同块体间相互碰撞及高原内不同地区的构造热事件.特别是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的3个样品,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结果一致显示始新世末期-渐新世早期该带存在一期显著的构造热事件.该构造热事件暗示在约36~33Ma沿雅江缝合带发生过强烈的陆-陆硬碰撞.所获14块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70.4~5.0Ma,综合热史反演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南部中新世中晚期以来存在整体性隆升,特别是从上新世开始隆升速率显著加快.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向高原东南部变年轻的趋势,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在上新世以来的构造隆升较其他地区要强烈,暗示印度-亚洲板块碰撞驱动机制对该时期的高原隆升具有控制作用.此外,青藏高原中部在白垩纪末期-始新世可能即已隆升至相当高度,此后至今保持了相当低的剥蚀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903 / 192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 [1] 利用沉积记录精确约束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与过程
    胡修棉
    王建刚
    安慰
    Eduardo GARZANTI
    李娟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 47 (03) : 261 - 283
  • [2] 印度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限、封闭方式和过程
    丁林
    Satybaev MAKSATBEK
    蔡福龙
    王厚起
    宋培平
    纪伟强
    许强
    张利云
    Qasim MUHAMMAD
    Baral UPENDRA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 47 (03) : 293 - 309
  • [3] 关于印度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间的讨论
    王二七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 47 (03) : 284 - 292
  • [4] 印度-亚洲大陆的初始碰撞
    赵俊猛
    杜品仁
    [J]. 地震地质, 2016, 38 (03) : 783 - 796
  • [5] 藏南冈底斯岩浆带中段曲水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及其年代学约束
    孟元库
    许志琴
    马士委
    杨斐斐
    马绪宣
    [J]. 地球科学, 2016, 41 (07) : 1081 - 1098
  • [6]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ochronology in the Kuluketage and Aksu areas,NW China:Implication for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Tarim[J]. Zhiyong Zhang,Wenbin Zhu,Dewen Zheng,Bihai Zheng,Wei Yang.Geoscience Frontiers. 2016(02)
  • [7] 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
    许志琴
    王勤
    李忠海
    李化启
    蔡志慧
    梁凤华
    董汉文
    曹汇
    陈希节
    黄学猛
    吴婵
    许翠萍
    [J]. 地质学报, 2016, 90 (01) : 1 - 23
  • [8]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江错蛇绿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黄强太
    李建峰
    夏斌
    殷征欣
    郑浩
    石晓龙
    胡西冲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 40 (01) : 34 - 48
  • [9]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近纪古流向与物源分布对隆升的响应
    杨永锋
    张克信
    徐亚东
    宋博文
    张楗钰
    骆满生
    季军良
    陈奋宁
    陈锐明
    [J]. 地质学报, 2013, 87 (06) : 797 - 813
  • [10]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的变质作用与动力学
    董昕
    张泽明
    向华
    贺振宇
    [J]. 地球学报, 2013, 34 (03) : 257 -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