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游不同土地覆被土壤水文环境及植被特征

被引:8
作者
牛瑞雪
赵学勇
刘继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覆被; 土壤生态; 植被因子; 黑河中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黑河中游6种典型土地覆被类型(百年灌溉农田、新垦灌溉农田、人工杨树林、人工樟子松林、人工梭梭灌木林和天然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其部分土壤生态水文和植被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6种土地覆被类型不仅在地表生态水文环境特征、土壤结构特征、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植被的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植物生物量与田间持水量、土壤黏粉粒含量、土壤全氮、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碳氮比等因子具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为如何通过改变土地覆被方式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绿洲荒漠系统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也为进一步解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90 / 15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 [1] 干旱区土壤理化性质与人工植被性状的关系——以新疆和田墨玉生态产业区为例
    季宇虹
    宁虎森
    王让会
    吉小敏
    卢筱莉
    徐德福
    李琪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10, (06) : 20 - 25+30
  • [2] 额济纳绿洲植被与环境因子的研究综述
    曹生奎
    冯起
    司建华
    张秀风
    刘蔚
    常宗强
    [J]. 中国沙漠, 2010, 30 (06) : 1416 - 1423
  • [3] 黑河中游边缘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王芳
    肖洪浪
    苏永中
    范桂萍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07) : 165 - 170
  • [4]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碳积累及汇/源功能转换特征研究
    孔玉华
    姚风军
    鹏爽
    刘艳
    董文轩
    白龙
    [J]. 草业科学, 2010, (04) : 40 - 45
  • [5] 阿拉善高原荒漠植被组成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解释 Ⅰ.典型荒漠植被分布格局的环境解释[J]. 何明珠,张志山,李小军,贾荣亮,张景光,郑敬刚.中国沙漠. 2010(01)
  • [6] 不同施肥对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积累影响的初步研究
    杨荣
    苏永中
    [J]. 中国沙漠, 2010, 30 (01) : 110 - 115
  • [7] 河西走廊中段绿洲退化土地退耕种植苜蓿的固碳效应
    苏永中
    刘文杰
    杨荣
    范桂萍
    [J]. 生态学报, 2009, 29 (12) : 6385 - 6391
  • [8] 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
    张俊华
    李国栋
    南忠仁
    肖洪浪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4) : 66 - 72
  • [9] 人工绿洲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植被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北屯绿洲为例
    董爽
    王让会
    宁虎森
    林毅
    黄俊芳
    [J].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4) : 578 - 584
  • [10] 黑河中游张掖绿洲地下水时空变异性分析
    胡晓利
    卢玲
    [J]. 中国沙漠, 2009, 29 (04) : 777 - 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