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构造-岩浆作用的成因

被引:39
作者
万天丰
赵庆乐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构造-岩浆作用; 低速高导层; 岩浆岩活动带的迁移; 构造滑脱; 减压增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1 [岩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东部构造-岩浆作用的成因是当前学术界研讨的一个热点,本文讨论了相关的假说.中国东部上、下地壳之间存在着一个固态的低速高导层,根据其所处温度和围限压力的状态是不可能形成一个"对流岩浆层"的.大洋板块的俯冲、挤压对于中国东部岩石圈起到了增加侧向压力的作用,在增压、减温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形成大面积的熔融岩浆层的.华南花岗岩带的迁移是自西向东发育的,它们的演化过程是不能用板块俯冲作用来解释的.岩浆源区是在构造断裂与圈层界面的控制下,发生了构造滑脱作用,在减压、增温的过程中形成的.岩浆仅起源于岩石圈内很局限的地方.中国东部岩石圈板块内侏罗纪-白垩纪的构造滑脱和构造-岩浆作用主要集中在区域性主干断层与中地壳、莫霍面的交切带附近.岩浆可从岩浆源区沿断裂向上侵位或喷出.新生代的构造-岩浆作用主要起源于区域性高角度正断层与岩石圈底面的交切带附近.显然,断层切割深度不同,可控制不同类型岩浆活动的形成.中国东部岩浆起源的另一个控制因素是侏罗纪以来在深部存在大洋型岩石圈地幔(在洋陆过渡型岩石圈内),使岩石圈总厚度较薄,岩石圈内存在相对较高的热异常,减压增温作用可较容易地超过岩石的固相线(熔融温度),以致形成岩浆源区.构造断裂、圈层滑脱与高地温梯度的洋陆过渡型岩石圈是造成中国东部岩浆起源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岩石成因与岩石圈演化思考 [J].
陈国能 .
地学前缘, 2011, 18 (01) :1-8
[2]   华北克拉通古老岩石圈地幔的多次地质事件:来自金伯利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启示 [J].
路凤香 .
岩石学报, 2010, 26 (11) :3177-3188
[3]  
Deep structure and origin of active volcanoes in China[J]. Lucy Liu.Geoscience Frontiers. 2010(01)
[4]   中国东部燕山期和四川期岩石圈构造滑脱与岩浆起源深度 [J].
万天丰 ;
王亚妹 ;
刘俊来 .
地学前缘, 2008, (03) :1-35
[5]   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滑脱、岩浆活动和地震 [J].
王亚妹 ;
万天丰 .
现代地质, 2008, (02) :207-229
[6]   中国花岗岩概述 [J].
洪大卫 ;
王涛 ;
童英 .
地质论评, 2007, (S1) :9-16
[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转型与减薄研究若干问题 [J].
周新华 .
地学前缘, 2006, (02) :50-64
[9]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吴福元 ;
葛文春 ;
孙德有 ;
郭春丽 .
地学前缘, 2003, (03) :51-60
[10]   山东玲珑花岗质岩体侵位机制 [J].
万天丰 ;
C.Teyssier ;
曾华霖 ;
周伟新 ;
B.Tikoff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4) :33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