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孟艳琼
宋敏
彭凡
樊美珍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
[2] 蚌埠市农林局
[3] 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 合肥
[4] 合肥
关键词
杏鲍菇; 菌丝体; 深层发酵;
D O I
10.13610/j.cnki.1672-352x.2003.03.025
中图分类号
TS219 [其他食品制造];
学科分类号
083202 ;
摘要
以杏鲍菇菌丝体为目标产物,通过单因素碳、氮源、无机盐、接种量、装液量及发酵时间试验,并用L9(34)正交实验法从中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蔗糖4%、黄豆粉4%、K2HPO40.05%、FeSO4·7H2O0.01%;培养6d菌丝干生物量达到最大22.96g/L。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J].
宫志远 ;
于淑芳 ;
曲玲 .
食用菌学报, 2002, (03) :13-17
[2]   杏鲍菇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 [J].
宋爱荣 ;
田雪梅 ;
冯桂芳 ;
张玉娜 .
食用菌学报, 2001, (04) :10-14
[3]   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J].
李小平 ;
李鸣雷 ;
呼有贤 ;
王增信 .
陕西农业科学(自然科学版), 2000, (07) :35-37
[4]   金针菇FV088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J].
刘勇 ;
张长铠 ;
李昆峰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8, (03) :3-5
[5]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J].
汪维云 ;
朱金华 .
中国食用菌, 1998, (02) :12-13
[6]   竹荪深层培养的理化因子研究 [J].
杜昱光,卜宗式,白雷芳,王靖楣,韩宝祥,马小军 .
中国食用菌, 1996, (02) :37-40
[7]  
蕈菌医方集成.[M].陈士瑜;陈海英[编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8]  
食用菌研究法.[M].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9]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M].罗明泉编译;.中国食品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