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部海域新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31
作者
谢锦龙 [1 ]
黄冲 [2 ]
向峰云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3] 不详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5] 不详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盆地发育; 控盆断裂; 油气勘探; 南海西部海域; 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扩张活动期间于洋、陆壳过渡部位形成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洋盆扩张的西部边界。新生代里,南海经历了4次成盆事件与3期扩张活动,盆地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陆缘断陷、渐新世—早中新世扩展与中中新世以来的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陆缘断陷阶段的充填系列主要是北东—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的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等陆相沉积及火山岩等;盆地扩展阶段表现为中-小型断陷、断-坳陷逐渐复合与联合为大-中型坳陷,古地理格局逐渐由河流与湖沼陆相环境演变为滨海至浅海相的沉积环境;热沉降阶段的成盆活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地层表现超覆,盆地出现联合迹象。结合以往勘探与油气资源调查成果分析,认为南海西部海域陆架陆坡区发育的大-中型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53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31]   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记录的海底扩张 [J].
吕炳全 ;
徐国强 ;
王红罡 ;
赵会民 .
地质科学, 2002, (04) :405-414
[32]   中国大陆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与环境变迁 [J].
万天丰 ;
朱鸿 .
现代地质, 2002, (02) :107-120
[33]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 [J].
姚永坚 ;
姜玉坤 ;
曾祥辉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2) :42-46+53
[34]   南海西南部北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史 [J].
王嘹亮 ;
吴能友 ;
周祖翼 ;
陈强 .
中国地质, 2002, (01) :96-102
[35]   莺歌海盆地周边区域构造演化 [J].
郭令智 ;
钟志洪 ;
王良书 ;
施央申 ;
李华 ;
刘绍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1) :1-12
[36]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J].
江德昕 ;
杨惠秋 .
沉积学报, 2000, (03) :469-474
[37]   南海笔架南盆地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探讨 [J].
高红芳 ;
白志琳 .
地学前缘, 2000, (03) :239-246
[38]   西北太平洋边缘新生代盆地成因(上):成盆机制述评 [J].
许浚远 ;
张凌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93-98
[39]   莺-琼盆地演化与含油气系统 [J].
张启明 ;
郝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2) :14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