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与闽浙沿岸泥质区现代沉积记录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12
作者
刘莹 [1 ]
翟世奎 [2 ]
李军 [1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2]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粒度特征; 长江输沙变化; 入海主泓位置; 东亚季风; 灾害气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对东海近岸泥质区16孔与31孔岩心进行了测年和粒度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及所指示的沉积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6孔与31孔岩心的沉积年代分别为49年(1954—2003年)和181年(1822—2003年),平均沉积速率分别是3.27和0.82cm/a。根据两孔岩心粒度特征,经讨论分析,认为16孔岩心粒度变化主要受长江来沙变化和长江入海主泓位置变化的影响;自1900年之后,31孔岩心粒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强度的变化。另外,两个岩心中风暴潮和洪水沉积记录与历史资料吻合很好,有利于灾害性事件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江道采砂对椒江河口的影响分析 [J].
陈甫源 ;
胡金春 ;
白咸勇 ;
黄世昌 ;
郜会彩 .
泥沙研究, 2008, (04) :46-53
[2]   近50年来长江入河口区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 [J].
张瑞 ;
汪亚平 ;
潘少明 .
海洋通报, 2008, (02) :1-9
[3]   长江口泥质区垂向沉积结构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J].
张瑞 ;
汪亚平 ;
高建华 ;
潘少明 ;
张志林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 (02) :80-91
[4]   百年来长江口泥质区高分辨率沉积粒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J].
杨作升 ;
陈晓辉 .
第四纪研究, 2007, (05) :690-699
[5]   从陆架泥质沉积中寻找高分辨率的全新世东亚季风记录 [J].
肖尚斌 ;
张京穗 ;
陈木宏 ;
陈忠 ;
李旭东 .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42-347
[6]   从长江上游近500年历史气候看1860、1870年大洪水气候变化背景 [J].
陈家其 ;
施雅风 ;
张强 ;
张增信 .
湖泊科学, 2006, (05) :476-483
[7]   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近2300a来环境敏感粒度组分记录的东亚冬季风变化 [J].
向荣 ;
杨作升 ;
YSaito ;
郭志刚 ;
范德江 ;
李云海 ;
肖尚斌 ;
石学法 ;
陈木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7) :654-662
[8]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J].
任国玉 ;
初子莹 ;
周雅清 ;
徐铭志 ;
王颖 ;
唐国利 ;
翟盘茂 ;
邵雪梅 ;
张爱英 ;
陈正洪 ;
郭军 ;
刘洪滨 ;
周江兴 ;
赵宗慈 ;
张莉 ;
白虎志 ;
刘学峰 ;
唐红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01-716
[9]   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粒度组分变化的古环境应用 [J].
向荣 ;
杨作升 ;
郭志刚 ;
Saito Y. ;
范德江 ;
肖尚斌 ;
陈木宏 .
地球科学, 2005, (05) :582-588
[10]   近2ka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物物源分析 [J].
肖尚斌 ;
李安春 ;
蒋富清 ;
尤征 ;
陈莉 .
沉积学报, 2005, (02) :26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