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貌恢复在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奥陶系为例

被引:18
作者
洪余刚 [1 ]
陈景山 [2 ]
代宗仰 [2 ]
钱津 [1 ]
机构
[1]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2]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古岩溶; 碳酸盐岩; 古地貌恢复; 奥陶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川中—川南过渡带奥陶系顶面曾经遭受超过100 Ma的风化剥蚀,形成古风化壳储层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它埋藏深、探井少,且缺乏三维地震资料,给储层预测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通过地震构造解释,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研究了奥陶系可溶蚀地层及可溶蚀区域分布范围,以上奥陶统底面和下二叠统底面沿奥陶系剥蚀尖灭线拼合的等时面及下二叠统顶面为基准,采用印模法恢复出古地貌形态,划分了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谷地,为下一步的储层预测工作提供出有利目标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碳酸盐岩地区古风化壳岩溶储层 [J].
许效松 ;
杜佰伟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03) :1-7
[2]   T7~2界面与塔中隆起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 [J].
楼雄英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03) :24-32
[3]   大港地区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研究 [J].
姜平 ;
王建华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50-53
[4]   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研究 [J].
贾振远 ;
蔡忠贤 .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4) :94-104
[5]   中国油气田古岩溶与油气储层 [J].
陈学时 ;
易万霞 ;
卢文忠 .
沉积学报, 2004, (02) :244-253
[6]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受控因素 [J].
肖玉茹 ;
王敦则 ;
沈杉平 .
现代地质, 2003, (01) :92-98
[7]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地貌形成机制 [J].
王良俊 ;
李桂卿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6) :480-482+454
[8]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加里东期古地貌——以济阳坳陷沾化地区为例 [J].
宋国奇 ;
徐春华 ;
樊庆真 ;
魏艳萍 ;
孔凡顺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4) :350-354
[9]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 [J].
夏日元 ;
唐健生 ;
关碧珠 ;
罗伟权 ;
马振芳 ;
周树勋 ;
于忠平 ;
潘令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37-40
[10]   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模式及其特征 [J].
兰光志,江同文,张廷山,高卫东 .
天然气工业, 1996, (06) :13-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