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课程哲学意涵及改革思路

被引:20
作者
熊和平 [1 ]
沈雷鸣 [2 ]
机构
[1] 宁波工程学院高教研究所
[2] 宁波工程学院
关键词
作业; 实验主义; 认知主义; 作业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3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概观20世纪学生的作业史,作业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基于杜威实验主义的活动性的作业方式,把作业看成课程本身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基于凯洛夫认知主义的文本性的作业方式,把作业看成家庭范围内完成的课程补充内容。这两种作业方式及其课程哲学意涵启示我们: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若要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减负,应当重新审视作业的形式与功能,调整学生做作业的时空范围,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作业带来的乐趣。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课程:“私人事件”还是“法定知识”?——基于社会学的课程概念重申 [J].
程天君 .
教育科学研究, 2006, (06) :16-17
[2]   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 [J].
钟启泉 .
比较教育研究, 2005, (12) :18-23
[4]   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J].
吕大为 .
辽宁教育, 2003, (Z2) :51-53
[5]   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定位研究 [J].
朱仲敏 .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 (03) :37-39
[6]   任务学习与作业改革 [J].
张丰 .
上海教育科研, 2002, (05) :12-15
[7]   家庭作业问题研究 [J].
黄小莲 .
教学与管理, 2002, (05) :63-66
[8]  
经验与教育.[M].(美)约翰·杜威(JohnDewey)著;姜文闵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9]  
“活动—训练”教学的理论与实验.[M].赵鹤龄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10]  
明日之学校.[M].(美)杜威著;朱经农;潘梓年译;.商务印书馆.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