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部新生代控盆断裂及盆地群成因

被引:24
作者
安慧婷 [1 ,2 ]
李三忠 [1 ,2 ]
索艳慧 [1 ,2 ]
刘鑫 [1 ,2 ]
戴黎明 [1 ,2 ]
余珊 [1 ,2 ]
熊莉娟 [1 ,2 ]
程世秀 [1 ,2 ]
薛友辰 [1 ,2 ]
马云 [1 ,2 ]
王霄飞 [1 ,2 ]
赵淑娟 [1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盆地群; 走滑-拉分盆地; 控盆断裂; 新生代; 南海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南海西部新生代盆地自北而南有莺歌海、中建南、万安、曾母等多个中小型新生代沉积盆地,这些盆地与早期左行左阶和后期右行右阶的红河断裂、南海西缘大断裂、万安东断裂等控盆断裂带演化密切相关。该构造带总体呈负花状构造,主断层面表现出丝带效应,自北向南,红河断裂倾向西南、南海西缘断裂倾向东、万安东断裂倾向西。该断裂带附近的这些盆地是成因上紧密联系的一组拉分盆地群。盆地内部的NE向断裂是受这些主控断层限制的次级控坳断裂。这些断裂位移有限,因而该盆地群不可能是印支地块700km位移的挤出构造或深部规则的地幔柱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是断裂带于新生代有限位移背景下的拉分盆地,但通过事件对比,也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持续楔入欧亚板块有关,因此,该盆地群主要动力来源还是与南海西侧动力学体系密切相关。总体上,右行右阶断裂带被晚期NWW向断裂左行错切,而这些NWW向断裂与吕宋岛弧一带的NWW向断裂具有连续性和走向一致性,因而,东部菲律宾板块沿岛弧地带楔入欧亚板块的动力学系统可能在晚期波及本区。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1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21]   南海南部海区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 [J].
张翀 ;
吴世敏 ;
丘学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01) :61-70
[22]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成因、展布特征及其与天然气运聚成藏关系 [J].
何家雄 ;
夏斌 ;
张树林 ;
阎贫 ;
刘海岭 .
中国地质, 2006, 33 (06) :1336-1344
[23]   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发生时代的地质分析与FT测年 [J].
向宏发 ;
万景林 ;
韩竹军 ;
虢顺民 ;
张晚霞 ;
陈立春 ;
董兴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1) :977-987
[24]   红河断裂带东南的延伸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J].
刘宝明 ;
夏斌 ;
李绪宣 ;
张敏强 ;
牛滨华 ;
钟立峰 ;
金庆焕 ;
嵇少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0) :914-924
[25]   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构造格架及形成机制分析 [J].
高红芳 ;
陈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4) :512-516
[26]   南海西部断裂系研究及其物理模拟实验证据 [J].
孙龙涛 ;
孙珍 ;
詹文欢 ;
孙宗勋 ;
赵明辉 ;
夏少红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3) :64-71
[27]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 [J].
刘振湖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3) :410-417
[28]  
南海南部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J]. 姚永坚,夏斌,徐行.南海地质研究. 2005(00)
[29]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构造样式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和圈闭的关系 [J].
邱燕 .
地质通报, 2005, (01) :16-22
[30]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钟志洪 ;
王良书 ;
夏斌 ;
董伟良 ;
孙珍 ;
施央申 .
地质学报, 2004, (03) :302-309